我国肺癌发病率年增近三成 或成肺癌大国

时间:2022-11-17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据统计,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传统的肺癌外科手术需要开胸进行,采取的是统一的大切口,病人术后要承受极大的创伤。从1994年起,利用胸腔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的团队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癌的微创手术,迄今已完成了过万例成功的案例。

  在手术的实践中,该团队逐渐建立了一整套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微创手术系统,包括切口、切除部位、切除范围、麻醉和护理等方面的个体化,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新生。

  在2月27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何建行教授团队因在个体化肺癌微创根治术及相关技术的临床系统化研究和应用推广上的贡献,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传统的肺癌手术需要先在病人的胸部切开一个长约40厘米的大切口,病人要承受极大的创伤,为改变这种状况,何建行率先尝试使用胸腔镜开展肺癌的微创手术

  在广医一院20楼的医生办公室里陈列着一台“老古董”—国内第一台胸腔镜。正是借助这台借来的机器,何建行迈出了他探索肺癌微创治疗的第一步。

  在诸多外科手术中,肺癌手术相对风险较大。广医一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邵文龙介绍,这是因为人体中肺脏位于血液循环的中央位置,肿瘤对血管的侵犯和手术中血管的暴露、分离都会带来风险,一旦血管出血,就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稳定,危及生命。

  传统的肺癌手术需要先给病人“开胸”,在胸部切开一个长约40厘米的大切口,所有的手术都将在这个切口内完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切口、统一的治疗,医生做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对于病变早期、肿瘤较小的病人,这样的大切口造成的创伤太大。接受了这种胸外科手术后,病人要休息1—3个月,医生有时还需要开个伤残证明给病人,证明病人这辈子再也不能做重体力活。当时的医学界人士因此戏称胸外科为“凶外科”。

  为改变这种状况,从1994年开始,何建行开始在国内率先尝试使用胸腔镜来开展肺癌的微创手术。

  当时,国内已经有了较多腹腔镜的临床实践。1994年4月12日,当时的老院长吴开俊教授邀请了来自香港的著名胸腔镜医生严秉泉教授,在广医一院举办了全国首届胸腔镜手术研讨会和学习班,严秉泉现场利用腹腔镜(当时医院还没有胸腔镜设备)做了两例肺部手术,何建行看到后视野豁然开朗。

  当天下午他和同事就利用腹腔镜为一名急症血气胸的病人做了手术,很好地控制了出血。接着他们又连续为5个病患施行了肺部微创手术,都成功了,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看到了微创肺部手术的好处,却苦于没有设备。当时国内腹腔镜设备都很紧缺,想借都借不到,遑论更少人用过的胸腔镜。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建行得知一个同学所在的公司刚好有一台胸腔镜,由于被认为在中国用不上,这台设备一直放在公司蒙尘。何建行立即把它借了回来。

  “不到一个月,我们做了三十几例微创手术。再做3个月,一统计,我们在全国做得最多。”何建行笑言,这台设备后来送给了医院,如今成为了医院的“文物”。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014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