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的蚶子不舍得丢 老人吃后多脏器受损

时间:2022-11-08 阅读:7 评论:0 作者:admin

  蚶子是宁波人喜食的海鲜。可是大碶的顾大妈吃了蚶子却食物中毒险些丧命,因为那盘蚶子已经放了10来天了。

  顾大妈今年65岁,土生土长本地人。年前做了一桌“送年羹饭”,其中包括一盘蚶子。因为菜多,这盘蚶子几乎没怎么动过。顾大妈平时节俭惯了,一直也没把这盘蚶子倒掉。就这样过了10来天,到正月初五,即2月23日这天下午4点多,顾大妈吃晚饭时,把这盘蚶子全吃了。到了晚上8点多,顾大妈开始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

  顾大妈一个晚上吐了好几次,家人也不太懂,觉得把不好的东西吐光了就好了,便没有及时送医院。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家人看情况不对,才将顾大妈送到区人民医院。这时,顾大妈已经出现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经化验检查,顾大妈被诊断为食物中毒。

  因为顾大妈年事已高,加上原本就有糖尿病,此次中毒感染导致其体内多个脏器,如心、肝、肾等功能受到损害,病情十分凶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治疗。昨日,记者获悉,经过几天治疗后,顾大妈的病情开始稳定,各脏器功能逐渐恢复,预计这两天就能转到普通病房。

  区人民医院ICU主任黄志平告诉记者,根据顾大妈的既往病史和自诉,基本能断定,那一盘蚶子就是直接导致其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黄主任解释,蚶子本身就带有细菌,只用沸水烫一下,根本没有消灭它携带的细菌。加上这盘蚶子已经放置10来天,细菌不断滋生,甚至可能蚶子肉已经变质。顾大妈原来就身体不好,有基础疾病,抵抗力差,吃了这种蚶子,无疑比健康人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感染起来更加凶险。他想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节俭,吃变质的剩菜剩饭。

  蚶子是蚶类动物的总称,是双壳纲中比较原始的类型。蚶子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中国蚶子的种类很多,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有毛蚶、泥蚶和魁蚶等。蚶子喜欢生活在 内湾河口附近的软泥底质中,因为它没有水管,所以潜入泥面下的深度不大,只是在泥底的表层埋栖。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686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