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利用DNA或能重建面部

时间:2022-11-06 阅读:10 评论:0 作者:admin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像科幻小说中假想的场景,但是司法科学家很快或将可以利用犯罪现场的DNA精确重建罪犯的面部模型。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基因以相当高的准确率解码头发和眼睛的颜色,而辨别更加微妙的特征,如皮肤颜色、雀斑以及是否卷发等也很快可以实现。

  面部重建将被用来与入案时的面部照片资料相匹配,并指认出嫌疑人。然而,专家同样对这项新生态技术表示担忧,担心其侵犯个人隐私或具有进行种族轮廓定性等潜在负面影响。

  艺术家拟提取DNA用面部重建揭开蒙娜丽莎身份之谜

  达芬奇经典画作《蒙娜丽莎》的身份之谜可能在不久后大白于天下。

  一组艺术史学家计划挖掘一名妇女的遗骸,而后提取DNA并重建她的面目。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位妇女的原因在于,她据信就是达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模特。

  研究小组由希尔瓦诺•维塞蒂教授领导,他是一名印第安纳•琼斯式的研究员。进行此次挖掘的地点曾经是一座修道院,贵妇丽莎•格拉迪尼和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达据信就埋葬在这里。很多人认为格拉迪尼就是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的模特。这幅拥有500年历史的经典画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维塞蒂教授表示,在佛罗伦萨圣奥索拉修道院遗址进行挖掘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格拉迪尼的遗体,而后提取DNA并重建面部。他指出:“对这座建筑进行的初步勘测结果显示,地下存在一个距今500年的地窖。我们坚信这里就是丽莎•格拉迪尼的长眠之所,她是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灵感。我们将对这具遗体的骨骼DNA与埋葬在佛罗伦萨另外两座教堂的遗骸,也就是她的两个孩子进行比较。”

  丽莎•格拉迪尼于1542年去世,她是富有的丝绸商乔孔达的妻子。在意大利,蒙娜丽莎被称之为“拉•乔孔达”。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了她的死亡证明书。按照证明书所载,她的安息地就在圣奥索拉修道院。令他们感到担忧的是,500年的岁月变迁已经让地窖发生剧烈变化。

  挖掘工作将于4月末启动,这一研究计划得到佛罗伦萨委员会的支持。为了锁定地窖具体方位,挖掘人员将使用探地雷达。但这项研究计划可能最终以失败告终,当地人对研究小组说,30年前修道院的遗骸已经被推进一个垃圾堆。

  实际上,维塞蒂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技术进行研究。2010年,他采用同样的方式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绘画大师——卡拉瓦乔的遗体并确定身份。同一年,他使用高倍率放大器对《蒙娜丽莎》进行研究,最终在蒙娜丽莎眼中发现隐藏的信息。

  《蒙娜丽莎》现归法国政府所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达芬奇于1503年或者1504年开始创作这幅油画,1519年——也就是在搬到法国并最后在那里去世前不久完工。1911年8月,一名意大利员工从卢浮宫盗走了《蒙娜丽莎》,他认为这幅油画应该归还自己的祖国——意大利。仅仅两年之后,《蒙娜丽莎》又重新回到卢浮宫,后曾在世界各地展出。

  1956年,《蒙娜丽莎》曾两次遭到破坏,自此便一直在防弹玻璃后面展出。2010年,一名愤怒的俄罗斯妇女曾将一个茶杯扔向《蒙娜丽莎》,如果没有防弹玻璃的保护,这幅油画难免遭到破坏。这名妇女之所以拿《蒙娜丽莎》泄愤的原因在于,她加入法国籍的申请遭到拒绝。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590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