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女人一生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8-1/7

时间:2022-11-04 阅读:5 评论:0 作者:admin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发布《乳腺癌临床研究15年的演变》,可以说这是我省15年来乳腺癌诊疗的“缩影”。

  邵逸夫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由肿瘤外科牵头,肿瘤外科副主任赵文和主任医师说:“乳腺癌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公元前2800年就有。世界上文献记录的第一例恶性肿瘤就是乳腺癌。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上升趋势,成为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势头也很猛。据统计,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为52/10万,农村为42/10万。”

  为了解我省乳腺癌患者的情况,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自2000年建科开始就致力于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11年,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整形科、病理科、B超室、放射科等十几个科室,联合成立了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临床研究15年的演变》是他们多年努力的结晶。15年来,他们随访了1959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为51岁;II期患者比例最多,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5.1%。

  40岁-60岁是乳癌“主力军”

  人体的乳腺由皮肤、纤维脂肪组织、乳腺腺体组成,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赵文和医师说:“虽然,乳腺并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也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年轻10-15年,呈‘M’形,即在绝经前后各有一个发病高峰,40岁以下女性有个小高峰,约占13%,围绝经期(40岁-60岁)是另一个高峰,约占66%,70岁以后发病率就下降了,仅占6%;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约2/3患者都发生在停经后,发病年龄持续增高至70岁以上。”

  赵文和医师说,在他们随访的人群中,诊断时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85岁。其中,41岁-50岁占36%,51岁-60岁占30%,是两个高峰年龄。

  绝经后肥胖最要警惕

  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母乳喂养时间缩短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对很多女性来说,上述原因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相比之下,赵医师更想提醒注意的是,绝经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逐渐西化的饮食方式。

  赵医师说,一直以来,欧美国家都认为高BMI(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高风险相关。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主要在卵巢里产生。绝经之后,卵巢就不能再产生雌激素了,这时皮下脂肪中的一种叫做芳香化酶的物质发挥作用,将脂肪转化为雌激素,那么,肥胖者风险自然随之增加。

  有数据显示,女性绝经后BMI≥24的人患有乳腺癌的风险比BMI<24的人增加了4倍。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510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