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演义还是在史书上,关羽都是瞧不起孙权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瞧不起。想必事出有因,从关羽的观点上来看,无非以下几方面:
首先,那小仲谋是坐领江东,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捡大便、吃现成的,东吴江山不是他流血流汗,一刀一枪拼出来的,靠的是父兄。而且是十六七岁就当上了一国之主,小小年纪就如此好运,这让跟着刘备漂泊半身还没多大地盘的关羽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自然是瞧不起。
其次,一般不亲临战场,更别说带头冲锋陷阵,斩将杀敌了。如此关键的赤壁大战,他竟然不敢上前线。难怪鲁肃讨荆州单刀会时关羽说:左将军(刘备)亲冒矢石,寝不脱介,戮力破魏。。。。。言下只意是你主孙权大战时坐在屋里,现在还想来要土地,我大哥刘备可是拼命了的也。一向作战勇猛、冲锋在前的关羽显然是瞧不起孙权这种不敢去‘决阵两机之间’的人主。
再者,好不容易有一次带兵打战机会即合肥之役,这我不想多说了。十万还打不过别人八百,最后搞得几次差点儿被关羽好友张辽捉,搞得好象是别人带兵来打他,一会儿跑到土山上躲避,一会儿跳断桥逃命,脸丢得找不到脸了,而且一辈子怕了张辽。打战这么草包,如此个人战绩,要关羽瞧得起也难。
总之,以关羽那种强梁性格,要他瞧得起孙权比曹操要他真心投降还难。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现代人也喜欢把三从四德念叨。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未嫁从父”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