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挖开朱棣殉葬妃子墓后 到底都看到了啥?

时间:2023-06-23 阅读:12 评论:0 作者:admin

盗墓贼挖开朱棣殉葬妃子墓后 到底都看到了啥?

民国时,北京昌平一带盗墓大贼侯显文,带人盗明十三陵,虽然没有像挖清陵那样狠,但后果也很严重的。侯显文没有挖成德陵,便转向其他陵墓。

这里先说一下,有人说,早有盗墓贼打开过德陵的地宫,是清军干的事。当年,朱由校曾挖了清的祖坟——位于今房山区境内的金代诸帝王陵(详见笔者另著《人盗墓史》),以泄清朝王气。清军入关后,为了报复朱由校,便将他的陵墓挖开了。

清军盗德陵一说,笔者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存有疑问。但清朝有人打开过德陵地宫应该是事实,这事就要说到朱由校的皇后张氏之死了。

图:明皇后张嫣画像

张氏,名嫣,字祖娥,小字宝珠,河南祥符人。于1621年(天启元年)4月被册立为后,史称张皇后。她性格耿直刚毅、颇有胆识,生前曾多次揭露客氏和魏忠贤二人的丑行,要求皇帝将魏、客氏绳之以法。客氏和魏忠贤二人也曾阴谋废掉张皇后,未遂。朱由检当皇帝后,尊张皇后为“懿安皇后”;再后来的南明第一个朝廷弘光朝廷,尊张皇后为“孝哀哲皇后”。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京城后,张皇后与明代末代皇帝朱由检一样自缢殉国。不久清军入关,明亡清立,改元“顺治”。据《明史·懿安皇后传》(卷一百一十四)中记载,“顺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命合葬熹宗陵”,将张氏与朱由校合葬,清人自然要打开德陵地宫了,可能民间的反清复明情绪高涨,就此弄出清兵盗陵的说法。当然清人这种合葬行为,是不符合明代皇家葬制的。

图:圣号碑

好,言归正传。因为德陵没有盗掘成功,侯显文转而盗掘十三陵内比较容易打开的妃子墓——当地人俗称的“娘娘坟”。

与清代皇陵不同,明陵中的妃子园寝并不多,包括皇妃、太子、太子妃和太监坟墓在内,从永乐中叶至清顺治初年,天寿山陵区非帝王陵仅有11座。其中还毁了几座,如神宗皇贵妃王氏墓原位于明成祖皇妃墓东井左侧,后因王氏迁葬定陵而废;光宗妃郭氏墓,后迁葬于庆陵,原太子妃墓因此废弃。所以,十三陵区的皇妃、太子和太监坟墓,实际总共只有8座。

侯显文瞄上的娘娘坟,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妃坟——东西二井。

东井,位于德陵左馒头山西麓;西井,位于定陵右大峪山东麓。二井墓主姓氏、生平及人数情况不详。按清初国学大师顾炎武的观点,墓里埋葬的是为朱棣殉葬的妃子。

图:长陵楠木大殿内朱棣铜像

帝死妃殉的恶俗在汉初即被刘邦废除了,但到14世纪又被明太祖朱元璋复活了,处死了46名妃子宫人为他殉葬。朱棣死后,也有活人殉葬(笔者另著《帝王秘事》中曾专门写了此事)。

朱棣死后,关于嫔妃宫女殉葬的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嗣皇帝、朱棣的大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圈定了殉葬者的名单。“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图:古代皇妃上吊殉死情形(现代影视画面)

上面这段文字并不见于文献,出自朝鲜的《李朝世宗实录》。朝鲜为何有这段记载?大概是因所殉嫔妃中有两位朝鲜选献的美女——韩氏和崔氏。处死所殉嫔妃的情景,相当让人难过和不忍。实录中是这样记的:“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729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