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罕见病:西安儿童背蜗牛壳钻管道体验罕见病

时间:2022-11-04 阅读:3 评论:0 作者:admin

  “月亮的孩子”、“不识人间烟火的孩子”……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罕见病患者身上重重的壳,为使更多人关注罕见病。

  2月28日,西安2015国际罕见病日(中国)宣传月西安站活动在陕西省图书馆拉开帷幕。

  罕见病(Rare Disease),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

  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七千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在种类繁多的罕见病当中,约有80%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

  根据医学文献显示,每个人的基因当中平均约有7组到10组基因存在缺陷,一旦父母双方存在相同的缺陷基因,孩子就有可能患上罕见病。

  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缺医少药且往往病情严重,所以也被称为“孤儿病(orphan diseases)”,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orphan drug)”。

  目前,在中国,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罕见病在青岛、上海、昆明、宁夏有全国性的政策保障,我国台湾地区也于2000年颁布了《罕见病防治及药物法》对罕见病药物和相关治疗费用实行全额报销。

  在西安站活动现场,为让更多人体验罕见病,主办方推出“罕罕快跑”的互动游戏,让体验着背着蜗牛壳钻进一个狭窄的长约三米的圆形管道。

  出来后双脚套上袋子跳跃,最后用筷子将玻璃弹珠从一个盘子夹入另一个盘子,通过多种形式,浅显易懂地介绍罕见病与基因遗传的关系,体验罕见病患者生活中身体的脆弱、不便。

  3月1日14:30,陕西省图书馆将举行真人图书馆活动,罕见病患者将通过讲述自身故事让更多的人近距离了解罕见病、关注罕见病,带给你生命的思考和启迪。

  部分罕见病介绍

  苯丙酮尿症(PKU)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PKU孩子因肝脏中缺乏一种酶,不能充分分解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而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过多,将衍生成一系列毒性物质,伤及大脑细胞,使人智力残疾。

  蛋白质是绝大多数食物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而苯丙氨酸就存在于蛋白质之中。因此,PKU孩子只能食用人造的无(低)苯丙氨酸食品。

  成骨不全:“瓷娃娃”

  他们成骨不全,因先天遗传性缺陷,导致骨质薄脆,像玻璃一样经不起碰撞,连打喷嚏、翻个身都可能骨折,全身肌肉多半萎缩,无法正常运动,这种人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瓷娃娃。

  罕见病有6000多种 80%为遗传性疾病

  今年6岁的小翰林是苯丙酮尿症患儿,因肝脏中缺乏一种酶,从出生那天起,他就不能喝妈妈的奶,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更不能品尝酸甜苦辣,否则就将变为智障、脑瘫,甚至死亡。小翰林所得的这种病叫做苯丙酮尿症,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症。

  西安市民1:不清楚,还没有了解过。

  西安市民2:不太清楚。

  罕见病,就是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比如白化病、戈谢病等,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6000多种,其中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约30%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15岁,治愈率极低。今天,是第八个国际罕见病日,一场特殊的关爱体验活动温暖上演。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2527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