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王先生平常身体一向健康壮实,前段时间胃不太舒服,就被儿子硬拉到家附近的医院做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提示:胃窦后壁大小约5.0cm×3.0cm的扁平隆起型病变,医生还为他取了病理,病理结果提示:胃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王叔叔和家人不放心,又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窥镜室,宫爱霞主任建议复查一下放大胃镜检查,结果又在胃窦大弯侧发现一大小约3.0cm×3.0cm的扁平隆起,放大内镜提示该处病变也属于胃早癌,宫主任为他做了esd治疗。“胃镜不就是用来检查胃的吗,怎么还能切除早癌?手术时眼看着父亲被推进手术室,我们都提心吊胆,没想到爸爸一个多小时就出来了,身上一个刀口也没有,他还想溜达,精神头儿非常好!这不,住院不到一周就痊愈出院了。”王先生的儿子高兴地说。
胃肠道肿瘤逐年高发
胃肠道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胃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在肿瘤中致死率居第二位,胃癌发病率为14.1/10万,死亡率为10.3/10万。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0%。结直肠癌发病率14.2/10万;死亡率6.9/10万。
宫爱霞主任介绍,近年来,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55%以上。而相较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4%-99%。“正常的消化道黏膜经过癌前病变逐渐发展成癌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早发现、早治疗癌前病变及早癌是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宫爱霞主任介绍说,为了早期发现消化道黏膜微小病变,大医一院消化内镜科近年开展了放大胃镜的诊查。放大胃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的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癌。有研究表明,约70%的胃癌病人出现症状时内镜检查已属进展期,因此期望能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的形态改变,并指导取材,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放大胃镜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胃癌诊断及治疗的一大进展,明显改善其预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抓出”早期胃癌
在胃癌的治疗上,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标准方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生活质量差等问题。对于癌前病变、早癌来说,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是医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宫爱霞介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日本首先开发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通过内镜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面积的表浅病变,是内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大医一院消化内镜科自2011年4月开展此技术,已治愈千余名大连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优势明显
宫爱霞主任介绍,esd治疗范围为:食管病变、胃病变、大肠病变胃肠道早期癌、侧发育息肉(lst)、巨大型息肉、类癌及黏膜下肿瘤等疾病,实现了不开腹手术对较大病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优势有:①能够一次性切除>2cm的病灶范围,降低了多次切除引发的复发率高的问题。②esd是满足不需要外科手术而一次性整块切除胃肠道早期癌,并能进行精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理想治疗手段。③esd较胃肠外科手术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与进展期癌相似。④esd近年来发展和改进了针对esd的器材,最近出现的it2刀,dual刀,flush刀和海博刀等。⑤对于各种良性肿瘤、早期癌、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症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是非常适合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