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医生眼中的埃博拉疫区

时间:2022-08-29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埃博拉疫情终于降温了。抗击埃博拉这场战役,打得并不容易。从去年8月初,国家卫计委第一时间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赶赴西非疫区,随后一批批医疗救援人员也陆续赶赴疫区。如今,半年多过去,尽管埃博拉的全球阻击基本告一段落,但回忆起曾经在异国他乡参与疾病阻击的经历,从“战场”中走来的医生们仍然感怀不已。

  第一个接触埃博拉患者的中国医生

  秦恩强: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一批援塞医疗队成员。

  赴非时间:2014年9月16日~11月22日,弗里敦,塞拉利昂

  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使得身边许多人谈埃博拉色变,尽管之前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研究,也参加过SARS、甲流等危机传染病的防控救治工作,对于只在文献中见过的埃博拉病毒,秦恩强心里也没有一点底。

  “大家熟知的SARS,死亡率也就10%左右,但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率可高达90%。”怀着对埃博拉的些许未知的恐惧,9月16日秦恩强跟随302医院医疗救援队前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抵达弗里敦隆吉机场后,沿着土路一路颠簸,秦恩强和医院30多名医护人员傍晚时分到达驻地。

  “一到驻地先救人?根本不可能!”传染病医院需要具备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等区域以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而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塞友好医院完全达不到这一要求。在秦恩强建议下,302医院医疗救援队在塞拉利昂开展的第一项工作不是救人,而是先改造中塞友好医院。

  历时半月改造完成后,10月1日,秦恩强带着两名中国护士以及一名塞方当地护士进入了病区,成为中国官方派出的第一批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医生。

  “穿,有13道流程;脱,则多达23道。”秦恩强说,埃博拉病毒隔离防护要求达到四级,较SARS还高一级,因此穿戴防护服的流程更加严格。他们所穿的防护用品共11件,有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套、防水雨靴等。

  第一次接诊埃博拉病人时,秦恩强小心翼翼,心中也有些紧张,严格与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病房内平均温度高达32℃的高温潮湿条件下,穿着厚达3层防护服,一次连续接诊的时间就要一个半小时。每一阶段接诊结束,脱下口罩和护目镜时,身体都出汗到几乎虚脱。可每一次穿脱,他们还是要按照安全流程完成。

  接诊第一天,302医院医疗队共接诊7名病人,最小的8岁,最大的28岁。

  谈起第一天接诊的8岁小男孩,秦恩强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他当时强打着精神和我交流,遗憾的是,三天后他还是去世了。他是我们到疫区后,见过的第一个死去的埃博拉病人,当时心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

  随着工作的展开,流程越来越熟悉后,302医院的医生们也越来越有信心,和病患的距离由之前的保持1米远,缩短到几十厘米,最后到能给他们喂水喂药。

  在救护初期,病房管理的难度超出了秦恩强的想象:“在国内可以很容易做到一病人一标签一张床,但在那里却是一大难题。”当地比较贫穷,很少有人家里有床,大多习惯睡地上,因为比较凉快,病人也习惯随处躺。这给查房造成了很大困难,一轮问诊下来十分辛苦。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1136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