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 不婚族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时间:2022-08-22 阅读:20 评论:0 作者:admin

  现代社会中不婚族越来越普遍,大致可分为自觉型不婚族和不自觉型不婚族。那么这两种类型的表现是什么呢?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那么不婚族的原因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下文找答案吧。

  心理测试

  自觉型不婚族:人生不需要“等爱”

  不婚族大致分为两种:自觉型与不自觉型。自觉型不婚族占少数,不自觉型不婚族占了大多数。

  资深媒体人兰萱,属于自觉型不婚族。外貌、身材都十分出众的兰萱,在40岁那年出版了《是的,我单身》,大方坦承婚姻不是她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宣称单身的好处,“人生的主宰权掌握在手上,真正像是自己的主人。”

  曾经追求兰萱的人不少,但对于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她始终兴趣缺缺,尤其是恋爱过程中的猜疑、期待、试探,有人觉得是乐趣,但她觉得很烦人, “我认真交往过的异性不多,5根手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她透露,每次有仰慕者对她表示好感,她都是摆出一副酷酷的姿态,过去几段感情都是由她主动喊 “卡”。

  狮子座的兰萱对于追求工作成就则兴致昂然,早年曾设定的目标是“当女性总编辑”。在电视台担任主管期间,她手下曾有一名年轻的女部属陆续换了几 任男友,感情一直定不下来,即使男友劈腿,也口口声声说“要等他回头”。兰萱很不以为然,当面开导她,“女人干嘛一直在等爱啊?”

  不管有男人没男人,很多女人都在等待,寻寻觅觅,渴望被爱,好像人生目标只有这件事,把所有的寄望都放在男人身上,而且还经常落空,实在很不值得。

  不自觉型不婚族:不知不觉变成单身

  放眼四周,像兰萱这样立场鲜明、高举不婚大旗的社会精英,其实还是少部分。多数人是不知不觉变成不婚族。他们并不排斥婚姻,而是抱着且战且走的心态,一边等待,一边蹉跎,结果一直没有遇见对的人。

  原因一:没有遇到对的人

  知名作家黄明坚观察过周围一些年过40未婚的女性友人,她们请她帮忙分析命盘时,总不忘询问“是否有结婚的可能”,一直对结婚怀有憧憬。有一 天,黄明坚在公园里碰见一名罹患癌症的女病人,两人攀谈起来,“我50岁了,还没结过婚……,”对方的语气充满期许,仍旧不放弃想婚的念头。

  一名43岁、喝过洋墨水、拥有硕士学位的女性社会工作师,经常有热心的亲友介绍对象,她一概来者不拒,相亲不下15、16次,竟没有一个适合结婚。她锲而不舍,继续等待有缘人出现,因为她深信不疑,“有伴侣的人身心比较健康。”

  许多男性单身族也是如此,女朋友换了几任,却总是没有遇见意中人。但他们并未真正放弃结婚的念头,认为只是时机未到。对他们而言,不婚像族是走 在悬空的钢索,令人不安、犹豫、彷徨,盼望“终结者”快快现身,“在交友网站上打转了3年,期待两人世界的来临,却一直没有寻获真爱,”一名年过45岁的 摄影师在私人部落格里自我告白。

  原因二:害怕失去自我,不敢贸然走入婚姻

  《纽约时报》曾经报导,劝告女性如果遇到一直单身未婚、年过40的男性,最好“靠边站”,不要当成结婚目标。因为这些中年单身男性几乎都已定 型,具有一套心理防卫机制,压抑情绪,而且大多十分固守自己的生活型态,缺乏弹性,很难改变。对于想和他们一起共同生活的伴侣则是一大考验,常有不得其门 而入的挫折,“除非你们两个人都很成熟独立,”《纽约时报》分析。

  美国临床精神科医师魏芝尔(Dr.JaniceWitzel)研究调查一群中年男性不婚族,发现他们过去至少都曾与一名以上的女性亲密交往,但 都无疾而终。他们内心非常担忧一旦与别人有更深刻的关系,会丧失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等于把人生的决定权交给别人,虽然有26%曾经想定下来,但仅有6% 开口求婚。有趣的是,这些单身男有三分之二相信他们将来还是会步入结婚礼堂;但魏芝尔医师却没有那么乐观,预测大概只有六分之一能顺利结婚。

  用“消去法”选择不婚族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924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