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怎样预防自杀行为

时间:2022-04-09 阅读:26 评论:0 作者:admin

  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很多人都处在“高压”状态。久而久之,从压力大到心理偏激的过程,这就很容易引起自杀,那么你知道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自杀吗?如何预防自杀行为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自杀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怎样预防自杀行为

  自杀在瞬间产生基础却在长期积累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在抑郁症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杀倾向。

  据介绍说,自杀行为发生是在瞬间,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有人能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道路,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

  青少年和妇女是高危人群

  专家还表示,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第二类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

  据介绍,自杀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生物医学所划定的“青春期危机”时期,各种激素大量分泌,对心理状态也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冲动性高亢,容易发生自杀行为。其次,是遗传因素。人体大脑中的血管紧张素不足,则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为。而血管紧张素是由某种基因直接产生的。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杀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428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