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作为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家,下棋一直是我们所推崇的一种文化,也可能正是因为推崇,所以对于下棋看的比较看中,正因如此,历史上还有许多因为下棋引起的战阵呢!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文景之治”。说的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两个好皇帝,他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所以就“之治”了。还有段战争,叫“七国之乱”,说的是汉景帝时期,有几个王国自由主义太严重,与朝廷分庭抗礼、阴谋叛乱颠覆的事件。当然,叛乱的封王,统统被英明神武的汉景帝给消灭了。
在我们的正式历史文本上,这段过程简述为:汉景帝时期,各地封王势力极大,拥有造币权及独立的军事武装,严重削弱了朝廷的话语权,皇帝的话不出金銮殿,天下百姓无与闻。因此皇帝为找回存在感,决意削藩,各地封王势力遂群起而叛,并最终失败。从政治结构或是经济关系的角度,这段历史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解读,汉文帝这段历史,实际上不过是个“输不起”的故事!
汉削藩之乱,起于一盘输不起的棋。汉高祖刘邦,有个大哥。“刘大哥”有个儿子叫刘濞,很能打。刘邦非常赏识刘濞,就把他封在吴地,封吴王。到了汉文帝时代,吴王濞,就派自己的儿子刘贤,去京师走亲戚,面见文帝。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濞则是刘邦大哥的儿子,文帝应该管刘濞叫堂哥。文帝的太子,应该管刘濞叫大伯。堂哥的儿子来了,文帝就让他去和自己的儿子、太子刘启玩。俩年轻人遇到了,玩什么呢?那年月游戏的项目少啊,没有赛车没有电玩,只能玩下棋!
太子刘启和大伯家的孩子下棋。下着下着,两人就争执起来了。大家晓得,下棋最恨遇到棋品太差的人,赢得起输不起,悔棋赖棋,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儿都干。总之,当时俩年轻人就因为这事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急眼了。太子刘启是天下的储君,除了有权的亲爹,这辈子他怕过谁?当下刘启就怒了,拿起棋盘子,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他把大伯刘濞家的儿子,给活活打死了。打死也就打死了,太子嘛,打死个人算什么?汉文帝对太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嗯,你怎么可以,嗯?打死人呢?嗯?这是不对的,嗯,不对的。下次不可以再这样了!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不久汉文帝死了,打死下棋对手的刘启,成了新皇帝。他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登基了,但他心里知道,大伯恐怕不会忘掉这杀子之仇。还真是这样,刘濞对打死儿子的汉景帝,恨之入骨,正积极整兵备战,四处联络同道。而汉景帝呢,他也是一边整兵备战,选良将集军士,另一边找来个大臣晁错,让晁错不停上书骂大伯刘濞。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先给刘濞弄出点儿罪名来,下手除掉他时,也好理直气壮;二是希望能够在刘濞还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把事态极端化,以便在战争来临时,能够让自己占到主动。最后的结果就是,吴王濞聚七国而同反,汉景帝立即斩杀晁错,麻痹刘濞争取战机。最终的结果,是大伯刘濞灰飞烟灭,汉景帝成为盖世明君。如果把这段历史,概述为“一盘输不起的棋”,正统史学家会发飙。但这件事,是全部事件的引子——忽略了这件事,历史人物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