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破解曹操行刺董卓献刀连环计

时间:2024-03-19 阅读:6 评论:0 作者:admin

一箭双雕:破解曹操行刺董卓献刀连环计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究竟是不是一革命一保皇的关系?不是。法与儒只是他们表面的手段,实际都心存“异志”。

曹操是先拟传矫诏,后挟持天子;刘备是先违规吸收外姓兄弟,后放弃宗亲刘协诏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等官爵,另作他图。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对两位篡逆者大书特书,还通过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因为东汉天数已尽,理应改朝或换代,而曹、刘又是最先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的人;最先实施破旧、立新同步战略的人;最先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探索第三种――徐图――解决方案的人。二人共同组成了“三国”初期最高效的双轨制的革命。且看他俩最初是如何巧借董卓、吕布等人掘得第一桶金的。

一、曹操刺董献刀是挑拨董王相争的大连环计

但凡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曹操刺董未遂报以遗憾或揶揄,对王允所献的连环计则赞不绝口。实际上,王允哪堪与曹操相比,他只不过是曹操大连环计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

先来作两个假设:一是假如曹操不去刺董卓会怎样?毫无疑问,继续默默无闻做他的“骁骑校尉”;二是假如曹操行刺成功会怎样?也只会是舍身为王允、李傕、郭汜或袁绍等人清了王侧、做了嫁衣。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会是“有权谋、多机变”以及“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想要的。而他行刺献刀后的实际收益如何呢?赚得盆满钵满。向下,讨好了民众,得以迅速拢络一帮人马;向上,挑起了朝廷忠逆两派狗咬狗。在曹操刺董之前,董卓尚且抓不到保皇派领袖王允的辫子;王允则惧于董卓的淫威,只敢躲在家里低声抽泣。所以二人暂时相安无事。然而,当董卓调查到曹操行刺的宝刀借自王允时,二人就该反目了。七宝刀之于曹操的用途就如同貂婵之于王允。不禁要问,王允何以囤宝居奇、金屋藏娇?因为他是汉家的既得利益者、国家的超肥蛀虫!还有后文出现的大肆包养侍妾的董承,也是拼命维护自身利益的假忠臣。之所以说东汉当灭,除了帝王昏庸之外,还在于朝廷命官也没有一人是干净的了,乃一丘之“狗”。曹操看透了这一点。

其实,离间计的甜头曹操早就尝过,幼时曾故作中风状,诈倒于地,挑拨叔父与父亲的关系,“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此为人物个性铺垫。

二、曹操为什么要借刀,王允又为什么会借给他?

尽管此前“越骑校尉”伍孚行刺失败,尸骨未寒,但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对付权勇俱备、形影不离的董吕父子还是只有行刺一条路。下一步在于总结经验、改良武器。曹操猜度到这种公众心理,便在王允的寿宴上自告奋勇提出愿借七宝刀,再干一场。王允顿时被曹操的慷慨陈词折服,以为天降神侠,就毫不犹豫取刀相助了。――他设寿宴的意图也是为了招新刺客。

但接下来曹操却全然没有了刺客最起码的果敢和献身精神,动作变得怯懦而又暧昧。白白错过了董卓“倒身而卧,转面向内”的动态时机,直待他卧定,能从“衣镜”中反观到到外人时,才掣出宝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堂堂刺客做不到比肥猪董卓倒身、转面的动作更快?难道经常出入相府的校尉不知道董卓床上装有“观后镜”?(他是连王允的藏宝都打探清楚了的。)而且即便抽刀时被发现,也还是有时间大臂带动小臂,手起刀落呀。何必迫不及待下跪献刀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4134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