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和苏乞儿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4-02-10 阅读:19 评论:0 作者:admin

僧格林沁和苏乞儿是什么关系

僧格林沁苏乞儿这两个名字对现在的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僧格林沁苏乞儿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两部电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部电影分别是《火烧圆明园》和《武状元苏乞儿》。其中《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使得很多人知道了僧格林沁这位名噪一时的将军,由这位将军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也呼之欲出。而周星驰拍的《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则使得苏乞儿这一人物在百姓中耳熟能详。

此外,《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是把僧格林沁苏乞儿这两个人物连接起来的桥梁。电影中两个人物的交锋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佳话。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僧格林沁被演成了一个近似白痴的形象,使得一些真正了解僧格林沁并对其命运抱有同情的人们有些难以接受。不过电影毕竟只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很难百分之百真实地与历史无缝接轨。僧格林沁的镜头不过是作为一种题材出现在苏乞儿的对立面,观众们大可不必为此而纠结。

僧格林沁苏乞儿这两个人的性格对比十分明显,他们的立场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行事风格,言谈举止,举手投足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各自的与众不同。没人知道历史上的僧格林沁和苏乞儿真正相遇时发生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当面对外敌入侵时,他们都会做出一个相同的抉择:与侵略势力死战到底,誓死捍卫自己的国家。

【原文】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赏析】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988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