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 在当地筑起古城墙

时间:2023-08-31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 在当地筑起古城墙

马来西亚历史名城马六甲,在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六甲海峡作为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国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地理名词;另一方面更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与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当漫步于马六甲的大街小巷,总会有一个人的影子浮现在你的眼前——郑和。

六百多年前,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他的到来深深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马六甲城曾是古代马六甲王国的首都,也是海上贸易重要中转站,当年郑和奉命出使诸国,曾多次停泊这里,在此建立了大本营。

至今,马六甲还保存着许多郑和的遗迹,如他所率官兵每次来到马六甲都会驻扎的三宝山,山脚下的一座三宝庙以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与后来的西方殖民者不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来到马六甲,不仅没有占领这里的一寸土地,还对邻国军队入侵进行调和并护送马六甲苏丹祖孙三代朝贡往返,为马六甲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曾组织当地军民筑起古城墙,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晚上派人昼夜巡逻,制订一整套警卫制度,不仅扫除了城内的不安定因素,也利于都城的保卫,使得马六甲臣民在此后的百余年里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还曾在马六甲三宝山麓设立官厂,囤放粮食、货物,消灭了海盗的侵扰,帮助马六甲成为当时东西贸易活动的主要商港。马六甲当地的人民对郑和的功绩十分感佩,而此间出版的《马来纪年》对郑和在马六甲的功绩和遗迹均有记载。

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在马六甲修建了郑和文化馆,里面展出有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所带的瓷器、海产品、宝船模型等,还展示了船员的生活场景。

另外,马六甲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也与郑和有关。从明朝开始移民到马六甲的华人与当地马来西亚人结婚后生下的男孩子称峇峇,女孩子叫娘惹,峇峇娘惹也被称为土生华人,而这些移民中有一部分就是当年随郑和出海的船员。在马六甲的唐人街就有峇峇娘惹的博物馆和峇峇娘惹的餐馆。娘惹餐也是广东福建与马来西亚当地人烹饪风格的混合,甜中有酸,酸里透辣。

马六甲市在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历史与文化被世人所认同,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处在海上要道的古城。来到马六甲河,乘一艘小船沿河而下,途中会看到一栋栋具有马来风情的小房子,外墙上绘满了有关马六甲历史的壁画,结合导游的讲解,整个马六甲的历史很快展现在眼前。当然,这时会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头像,那就是郑和。

时至今日,郑和的功绩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激励着中马两国人民向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学习,继续弘扬爱好和平、勇于开拓、开发交流、敬业献身的“郑和精神”。

1914年圣诞节,一战已经打了五个月,德军与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形成了对峙局面。英国在战争中失去四万将士,教皇本笃十五世“以神的名义”请求交战双方暂时停战,德军最高统帅部和英军最高参谋部都没有理睬。

但那一天,在最前线的双方士兵,却有一次停战。德国史学家迈克尔·尤格斯(MichealJugs)通过研究德国皇家萨克森团中校团长策默米奇的日记,于2003年在其新作《大战中的小和平》记述道,德国皇家萨克森团官兵先吹了一声口哨,对面的英国士兵立即吹口哨作了呼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848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