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宵节不是吃汤圆!而是吃面茧玩逐鼠游戏

时间:2023-07-09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唐代元宵节不是吃汤圆!而是吃面茧玩逐鼠游戏

唐代流行的吃面茧风俗

吃汤圆,是现代元宵节的饮食主题。其实,在唐宋以前,汤圆并不是元宵节的必食之物,与中秋食月饼一样,只是元代以后才渐渐流行。

南朝时,元宵节流行吃粥,但这不是普通的白粥,而是放了油脂的膏粥。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记吴县张成遇蚕神的故事里,可以知道此俗源于祈蚕活动: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上南角,举手招成。成即就之。妇人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祭我也,必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稍晚于吴均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所记稍有不同,是吃豆粥(糜)。不论是膏粥,还是豆粥,可以肯定如今流行的吃汤圆食俗,在南北朝甚至到唐代都未流行。

唐代元宵节流行的是吃面茧,京城官宦之家最喜欢。这种食俗引入了盛行的占卜概念。《开元天宝遗事》探官条称,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茧,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

面茧里包入写上官职的竹木签,看谁能吃到,以测官场运气。此俗一直到宋代都很流行,但又有新吃法。据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北宋都城汴京上元有吃面茧之俗,面茧做法是将肉馅或素馅塞进面团里,做成有馅的馒头。南宋诗人万里有一诗句反映了时人的茧占愿望: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北宋年间,元宵节流行的食品中还有用糯米做的圆子,里面包糖,下沸水煮熟食用,这与今汤圆已无区别。

具体做法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当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有些地方还有元宵节照鼠耗的逐鼠风俗,于逐老鼠的目的一样。在湖南宁乡,元宵节晚上人们以香蘸茶油,点燃后插于屋内各个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耗粮毁物;有的地方还边插香边念咒语,把客虫(老鼠)驱逐出屋。《荆楚岁时记》则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柳插门,随杨柳所指,仍以酒脯饮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其用意亦是以之逐鼠护蚕。

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最骄人的战绩是在公元211年,起兵十万反对曹操,最后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了。

马超算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其祖先为汉之名将马援。演义里讲马超生得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坐下白马,手中长枪,狮盔兽带,金甲锦袍,其俊美仪表、英雄气概可称直追三国第一名将,人称“汉末双绝”的温侯吕布,归汉后在刘备帐下与关、张、赵、黄一起,位列于“五虎大将”之四,有着“锦马超”的美誉。马超出世,在三国中可谓早矣,十七岁即随父马腾,参加了征讨李、郭乱党的战争,在阵前刺王方擒李蒙,一战而名扬天下,成为前三国中有名的少年英雄,从而奏响虎将扬威的序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796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