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的内在冲突
谁是谁的人,或者谁(上面、背后)有没有人,大约是一种式的说法。人是讲“人事”、论关系的,这种人事关系往往游离于体制之外(或曰体制之下),却又往往在暗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似乎三国人物也不例外。说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是相对于刘备来说的。从体制上说,赵云、诸葛亮都是刘备的人,但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内部又是可以自立山头的(刘备死之前是这样,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大山头”了)。刘备入蜀时“破格”提拔了魏延,刘备死后,魏延却受到了诸葛亮的排挤;刘备生前告诉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结果诸葛亮偏要重用马谡,我们暂不考虑诸葛亮这回为什么还没刘备高明,我只想说,刘备和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分歧的,因此也就有了各自的人。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是有内在冲突的。刘备作为君主,自然希望手下的人聪明能干,但刘备又不愿让手下的人功高盖主,特别是善于权谋的人。诸葛亮便是让刘备感到矛盾的一位。刘备阵营里,智谋之士稀缺(不像曹操那样,顶级谋士一大群),所以在刘备阵营中,智谋之士的地位就因稀缺变得异常突出,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地位异常突出。例如刘备攻取成都、夺得益州时,留在荆州的关羽听说马超也归降了刘备,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干可以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回信答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 关羽传》)。意思是说,马超是个大才,不及关公你这个绝世之才。关羽看了回信后大悦,“以示宾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狂傲的关羽是多么看重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换句话说,只有诸葛亮在关羽心中的地位很高,关羽才会如此在乎诸葛亮的评价。
连关羽都如此崇敬诸葛亮,是让刘备很头疼的事。诸葛亮让刘备头疼,还在于他比刘备年轻二十岁,刘备不仅要考虑他与诸葛亮谁说了算,更头疼将来他那个不成器的阿斗与诸葛亮谁说了算。于是,刘备入蜀其间,似是有意地牢牢控制了“人事权”,不仅大肆破格任用魏延、黄忠等随同入蜀的人,还特别重用法正、李严等原蜀中智士。攻打汉中时,刘备亲自挂帅,法正为主谋、黄忠任主将,诸葛亮只是留在成都看家,同时兼任“后勤部长”。
刘备亲手提拔的人,将来一般来说也是阿斗的人,至少不是诸葛亮的人,刘备可以接受他或将来阿斗下面有许多“小山头”,但要尽量避免出现“大山头”。诸葛亮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来日方长的他选择了韬晦之策,不干出风头的事了。比如法正因受刘备推崇,专横起来,大肆排斥异己,打击报复与其有过节的人,有人向诸葛亮报告,想通过诸葛亮向刘备进言,压一压法正的威风,诸葛亮表了一番法正的功绩,无奈的回避了这个问题(请注意,我不是说刘备把诸葛亮明确列为敌手了,而是说两人是在‘自己人’内部进行着微妙的权谋游戏)。
2、刘备对赵云的忽视与赵云靠近诸葛亮的可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