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八年曾出现超级三伏天:京师竟有热毙者

时间:2023-05-20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揭秘乾隆八年曾出现超级三伏天:京师竟有热毙者

伏天已至,又逢炎夏。今年7月13日,入伏了。即便本周二开始,山西境内多地降雨,但雨停过后,那片刻的凉意就被迅速蒸发殆尽,人们感到的还是热,热,热。

热浪滚滚,席卷半个,“三伏天”“酷暑”“温室效应”一类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焦点。那么问题来了,打着“温室效应”鲜明烙印的今天,是不是历史上最热的一个阶段,以后还会继续热下去吗?与现代相比,古代夏天有多热?那时没有摄氏度这样的符号,古人又是如何记录的?历史上关于气温最热的记载都说了什么?有一年仅京城居然热死了一万多人!用网络词语来形容就是——细思极恐!

A 气象记录以来,山西高温极值为42.1℃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今年的入伏天是7月13日,恰恰山西老百姓通过体表温度感受酷暑也是在这几天开始的。我国华北、华南等地上周末起开启“烧烤”模式,山西也不例外,除朔州外,全省各地均有高温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5℃的县市有34个,其中孝义为省内最热,达37.2℃,这也是我省入夏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

山西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月至8月,最早可在4月中旬出现,最晚出现在9月中旬,5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高温天气的多发时期。其中,6月下旬高温日数最多,7月下旬次之。有气象记录以来,太原历史上最热的一天出现在2010年7月30日,最高气温达39.6℃。全省高温的历史极值为42.1℃,出现在2005年6月23日,运城的平陆。

我省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公里,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总的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省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境内南北狭长,山峦起伏,地势北高南低,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昼夜温差也较大。

据截止到2010年的资料统计,全省11市的年平均气温在6.55~13.19℃之间(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朔州市和运城市),11市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升高趋势。从上世纪60年代起,50年里全省气温升高了1.475℃左右,年降水量近些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减少,主要减少地区在太原、阳泉、榆社、长治、阳城。

山西气温一年比一年高,这是公众感受比较明显的。山西的气温有年代际变化特征,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处于偏冷时期;80年代后期至今,气温总体呈偏高态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612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