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压制宰相赵普:谁得到的利益最大呢?

时间:2023-05-13 阅读:19 评论:0 作者:admin

宋太祖压制宰相赵普:谁得到的利益最大呢?

赵普从964年拜相,到973年罢相,整整十年,赵普掌控朝廷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其权势甚至凌驾晋王赵光义。且赵普为政,颇为专横。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敢多有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赵普粘补连结好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这个故事当然是说赵普关心国事,以天下为念,我想作为建国之初,曾有大志于天下的赵普确实应该有那一段公忠体国的日子。可是这件事情也暗示赵普专横的性格。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可以不顾一切。以至于最后赵普于翰林学士卢多逊之间的党争,只讲朋党,不讲是非,甚至最后策划陷害秦王赵廷美的阴谋,都源自于此。

十年为相,赵普旧故门生遍天下,赵匡胤逐渐不能忍受,于是抓住一些反对的声音,把赵普赶下台去。曾经最好的战友,曾经最融洽的君臣,一朝之间成为陌路。赵匡胤的这个决策,没有削弱赵普的力量,却生生把最值得信任的赵普,赶到了自己对立面。太宗即位朝中大臣多有不解,尤其是长期以来站在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一边的官员。虽然三人并没有力量威胁到太宗的地位,可是人言可畏。于是赵光义和赵普两人策划了所谓“金匮预盟”,来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而之后用费尽心机,造成弟弟与两位侄子的非正常死亡。相关文字在《第三章烛影斧声》中,此不赘述。于是,赵普在太宗朝两度拜相,风光无限。

虽然有一部分将领追随赵匡胤兵变,但还有很多官员和将领忠于后周。那么对待这些人,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呢?对于李重进等顽固派,赵匡胤在即位之后立即出兵,在当年的六月、九月,赵匡胤亲自带兵,两次出征,武力平定。当赵匡胤陈桥驿站兵变之后,即刻向都城进发,可以从陈桥门和封丘门两个关口进入,一开始赵军选择陈桥门,但是陈桥守军拒绝开城门,于是转而从封丘门进入,守关官员闻风开门。等到赵匡胤即位之后却重赏陈桥官员,而杀掉封丘官员。作为一个君王,赵匡胤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在兵变之后几天,想必天下汹汹,尤其是都城中那些没有参与兵变的后周官员,当人人自危。当人们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采取行动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赵匡胤重赏封丘官员而杀掉陈桥官员,那么无疑就是把都城当中无数后周官员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在此时,在淮南,在潞州,李重进等节度使手握重兵,而原后周的各路节度使也都在徘徊观望。是追随赵匡胤还是追随李重进?赵匡胤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用小小的封丘官员的生命,换来了都城乃至整个后周王朝的官员的欢迎和接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571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