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原因 脱肛的症状与治疗

时间:2022-11-16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脱肛又称为直肠脱垂,常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孩子和有内痔环切手术的患者。脱肛的主要症状为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重者咳嗽、行走时亦可脱出。那么脱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脱肛的症状有哪些?脱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西医治疗方法各是什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全面了解下吧!

  脱肛的原因

  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下列各因素与发病有关。

  1、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骨弯度小,直肠较垂直,腹内压增高时,直肠缺乏支持而易于脱垂。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腹内压增高和肠袢压迫使直肠前壁突入直肠壶腹导致脱垂。老年人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时会阴撕裂亦可使直肠发生脱垂。

  2、腹内压增高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可导致直肠脱垂。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两者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神经系统病变时,控制及调节排便的功能发生障碍,直肠慢性扩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从而产生便秘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排便时异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组织功能减弱,也是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

  3、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4、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①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②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③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5、促成因素

  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6、其他

  外伤、手术引起腰骶神经麻痹,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引起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主要是和胃窦部炎症有关系的,胃粘膜恶性细胞浸润也可发生本病。当胃窦部炎症时,粘膜下结缔组织较松,胃粘膜和粘膜下层增生,如胃窦蠕动增强,则粘膜皱襞很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粘膜脱垂。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等均为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953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