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市民家里都会准备一些年货。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备年货已不仅仅是一种需要,甚至成了一种习俗。然而,也正是这些准备过多又消化不掉的年货,在节后成了“鸡肋”,有些市民还为这些过剩的年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剩饭剩菜吃坏老人
2月28日,市民韩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他的父亲吃了剩排骨导致上吐下泻,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让韩先生感到吃惊的是,医院急诊室急性胃肠炎患者比平时多了不少。
据韩先生介绍,为了迎接孩子们回家过年,他的父母在春节前备很多年货,鸡鸭鱼肉没少买。过年时,韩先生一家以及姐姐一家都来到父母家一起过年,两位老人张罗了很多好吃的。做饭时,老人依照多多益善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准备饭菜。
两三天后,儿孙们都陆续离开了,面对摆了一厨房的剩饭剩菜,韩先生的父母发起了愁。
韩先生告诉记者,离开之前他还特意叮嘱母亲,把剩饭剩菜倒掉,老人虽然满口答应着,但因为舍不得扔而将剩下的饭菜都 “打扫”了。
得了这次急性胃肠炎之后,韩先生的父母也后悔了,生病不仅遭了不少罪,看病花掉的钱也远比那些剩饭剩菜值钱。
过剩年货无处消化
春节过后,让胡路区居民方明玲老人家的年货剩了一大半,让老人发愁。
两位老人春节前为了迎接儿孙们回家年货没少买。然而,大年初五过后,老人才发现自己备的年货连一半还没吃完,节前买的6只白条鸡还剩下4只。
眼看天气逐渐转暖,阳台上的一些冻货已经有开化迹象,冰箱里也塞得满满的,方明玲老人决定将吃不完的白条鸡送人。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家的两只鸡还没送出去,一位朋友又给她送来了两只,也说是节前买多了。
除了剩下的一堆鸡鸭鱼肉,亲戚朋友们送来的水果也开始腐烂。记者在方明玲老人家看到,一箱猕猴桃没来得及吃,二十几个烂得只剩下3个。
年货过剩导致市场冷清
记者走访了一些农贸市场发现,各家市场都显得比较冷清。一些蔬菜店里还有一些顾客,但与节前比起来客流量少了许多,而一些肉店和熟食店干脆连门都没开。
登峰农贸市场内,一位干调经营者告诉记者,与节前相比,干调的销量也大幅减少,虽然搞了不少打折促销,但销量还是很差。除了固定的农贸市场外,一些居民区里的集市也比较冷清,平时热热闹闹的农贸大集,年后只有几个或十几个摊位。一位小贩称,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市民节前都备了很多年货,即使出摊销量也一定不好,干脆不出了。相比之下,节后市场上的各类青菜开始走俏,尤其是蘸酱菜。在春蕾种植大棚自产自销蘸酱菜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春节后是蘸酱菜销量最好的一段日子。
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加
记者从龙南医院急诊科了解到,春节过后急性胃肠炎患者大量增加,内科门诊中有20%都是急性胃肠炎患者。
龙南医院急诊科李主任告诉记者,在这些急性胃肠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食用了不新鲜或是变质食物而导致的。李主任称,做熟的饭菜即使放在冰箱中保存,也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否则就容易引发肠胃不适甚至是胃肠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习惯囤积年货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主要是为回家过年的儿女们准备的。而年后,剩下的年货也大多是老年人在食用。有些老人家里,年三十做的饭菜一直吃到初五初六。
针对这一情况,让胡路区食安办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存放时间过长的食物不仅营养大量流失,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即使肉眼看不出来变质,人吃了也是害大于利,所以建议市民对过剩的年货妥当处理,发生霉变或是腐烂的水果就不要再吃了,避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