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总局抽检1858批次调味品 合格率96.2%

时间:2022-11-08 阅读:9 评论:0 作者:admin

  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在调味品抽检中,共抽检795家企业的1858批次产品,其中70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6.2%。

  据了解,本次抽检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酿造食醋、配制食醋、酿造酱油、配制酱油、辣椒、花椒、辣椒粉、花椒粉、沙拉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等20个细类。

  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的要求。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等共43个。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检出的70批次不合格产品中,被检出项目多为甜蜜素及防腐剂超标。

  据悉,在本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国家食药总局共监督抽检了包括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酒类、焙烤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糖果及可可制品、调味品、饮料等23类食品的21188批次样品。

  调味品(tiáowèipǐn),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的每一个品种,都含有区别于其他原料的特殊成份,这是调味品的共同特点,也是调味品原料具有调味作用的主要原因。调味品中的特殊成份,能除去烹调主料的腥臊异味,突出菜点的口味,改变菜点的外观形态,增加菜点的色泽,并以此促进人民食欲,杀菌消毒,促进消化。

  例如:味精、酱油、酱类等调味品都含氨基酸,能增加食物的鲜味;香菜、花椒、酱油、酱类等都有香气;葱、姜、蒜等含有特殊的辣素;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酒、醋、姜等可以去腥解腻,调味品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酱油、盐含人体所需要的氯化钠等矿物质;食醋,味精等含有不同种类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此外,某些调味品还具有增强人体生理机能的药效。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678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