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中长寿者多?

时间:2022-02-12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本文导读:长寿者在古代中也是有很多人的,那么长寿者什么样的人居多呢?中医中就有很多长寿者,那么他们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中医会比较的长寿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纵观历史,历代中医中长寿者很多。如《后汉书 方术列传》载:东汉名医华佗 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唐代孙思邈百岁还能着书立说,写下不朽医典《千金翼方》;著《脉金针方》、《明堂人形图》的甄权活了103岁;宋朝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也年至百岁

中医多长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养生长寿之道,这在历代医籍中常常可见。如《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养生长寿经验。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彭祖长寿之道。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有养生长寿专论。

此外,宋代陈直的《养生奉亲书》、明代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万全的《养生四要》、清代汤灏的《保生篇》等都介绍了长寿之道。其中明代的养生长寿专着就有六十多种。由于中医大多懂得长寿之道,故长寿者较多。

综合中医长寿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预防

古代人要和自然灾害、猛兽做斗争,加上科学不发达,传染病无法控制,一般疾病医疗效果也差,因而人的死亡率极高,平均寿命短。若不注重预防,长寿是不可能的,《内经》所谓 不治已病治未病 就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有病早治


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主张早识病、早治病。《甲乙经 序》说: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 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 。

讲究养生之道

许多中医享有长寿的关键在于养生。《冷庐医话》称名医长寿为 医范 ,强调 医人每享高龄 既精医学必有探性命之旨,审颐养生之宜,而克葆天年也 。其养生之道有四: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38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