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鼻咽癌研究成果多项写入美国权威教科书

时间:2022-10-28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提高远处转移的预测及诊断效能,创建全新的鼻咽癌个体化调强放射治疗体系,确立鼻咽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等措施,提高了鼻咽癌的生存率,降低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有6项研究结果被2012年欧洲头颈肿瘤/放疗/化疗协会、2013年加拿大安大略肿瘤协作组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的临床治疗指南采用,8项研究结果写入美国权威教科书《perez&brady放射肿瘤学原理与实践》(ppro)。在即将召开的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项目将被授予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介绍,在远处转移的预测方面,项目组发现特定的一组mirna标签及eb病毒dna可以作为筛选高转移风险患者的分子指标。首次提出了pet-ct检测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适应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阐明了鼻咽癌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提出了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设计的原则。首次通过ⅲ期临床试验发现同期化疗能够提高中期鼻咽癌的疗效,证实辅助化疗不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避免了过度治疗。发现了吉西他滨和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2种对复发转移鼻咽癌有良好疗效的新型治疗方案。

  项目共发表论著16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7篇。研究成果已经在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香港癌症研究所、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澳门镜湖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海内外89家医疗机构应用2年以上。同时入选2012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事件”,并被教育部评为201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延误诊断,应特别提高警惕。其常见症状为:

  1.鼻部症状 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擤出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瘤体的不断增大可阻塞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2.耳部症状 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临床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转移者较常见,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转移肿大的淋巴结为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呈进行性增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

  4.脑神经症状 瘤体经患侧咽隐窝由破裂孔侵入颅内,常先侵犯Ⅴ、Ⅵ脑神经,继而累及Ⅱ、Ⅲ、Ⅳ脑神经而发生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由于瘤体的直接侵犯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均可引起Ⅸ、Ⅹ、Ⅺ、Ⅻ脑神经受损而出现软腭瘫痪、呛咳、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

  5.远处转移 晚期鼻咽癌可出现转移,常见者有骨、肺、肝等。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262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