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胰腺重大疾病研究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10-24 阅读:6 评论:0 作者:admin

  近日,由武汉协和医院王春友、吴河水教授和哈医大一院姜洪池、孙备教授共同领衔完成的《胰腺重大疾病多学科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治疗措施的创新和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据了解,我国胰腺重大疾病年新增病例数超过40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在所有腹部良性疾病中最为凶险,死亡率最高。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极为困难,并且属于癌前病变,一旦恶变为胰腺癌,治疗效果极差。

  为此,该项目组围绕胰腺疾病病情重、诊治难、预后差等临床难点,于1998年组建了胰腺专科疾病联合公关专业团队,2002年创立了包括外科中心、专科ICU、内镜室等多学科诊治中心,并于2007年创立国内首家胰腺疾病研究所。同时,项目组对十多年来12000余例胰腺重症疾病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建立了胰腺重症疾病的多学科诊疗体系。

  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项目组在国内率先提出SAP可再分类为一般SAP与特重型SAP,并针对特重型SAP制定细化诊疗方案,降低SAP前期死亡率;同时首次提出SAP合并ACS(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分型方法并指导手术,将ACS手术死亡率由52%降至12%;制定了首个SAP手术量化评估方法,将SAP手术死亡率降至6.2%。上述措施使SAP总体死亡率由项目实施前的14.4%降至6.0%,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为打断慢性胰腺炎向胰腺癌转化过程,项目组创建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治疗慢性胰腺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胰腺炎恶变为胰腺癌的风险高达7.8%,为此项目组建立了多中心慢性胰腺炎随访及早期预警数据库,随访慢性胰腺炎患者5224例,发现癌变患者177例。对未发生恶变的患者实施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558例,随访期间未发现癌变患者。

  该项目实施以来,共纳入研究病例12000余例,发表论文520余篇,他引6200余次,其中SCI收录文论文100余篇,他引1000余次。通过学术交流及临床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胰腺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胰腺多学科诊治的发展及技术进步。

  血糖升高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胰腺癌是致死性癌症,5年生存率少于5%。胰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正在提高,每年因胰腺癌死亡病人达227000。诊断时85%的肿瘤已不能手术,通过调整风险因素达到预防作用特别重要。

  流行病证据支持2型糖尿病是胰腺癌的风险因子,慢性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是潜在发病机制。实验表明胰岛素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高血糖增加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

  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在糖耐量出现异常时就已有异常,先于2型糖尿病。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提示糖耐量异常也能增加胰腺癌风险。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118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