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 有症状心衰仅是冰山一角

时间:2022-10-02 阅读:10 评论:0 作者:admin

  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ariell Jessup教授做了演讲,其内容涵盖了心衰治疗进展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她认为目前心衰的诊治技术是逐渐提高的,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治疗手段增加及循证医学进步,心衰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升,死亡率逐年下降。

  她指出心衰疾病谱是连续的,从高危人群到终末期阶段,真正表现出心衰症状的患者只是冰山一角,心衰高危人群(A 期)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B 期)所占比例是心衰C 期和D期患者的5 倍,这部分患者数量大,远期生存率高,而且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阻止心衰发生、发展的。

  ACC/AHA指南着重强调了心衰发展阶段的分期,并根据不同阶段心衰患者做出不同的治疗推荐,达到防治合一。

  对于目前心衰的治疗进展,Jessup教授指出,神经内分泌抑制药物对心衰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逆转心肌重构,可阻断心衰的恶性循环。此外,心衰的器械治疗亦有巨大突破,对于NYHA 心功能Ⅱ/Ⅲ级且LVEF ≤35% 的患者,可达龙对于改善生存率并无益处,而ICD 治疗可减少全因死亡率达23%。

  而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心衰患者置入CRT 均可降低死亡率,Jessup 教授强调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GDMT(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的内容仍是以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为基石,“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最佳心衰治疗方案对死亡率的改善是极有价值的”,Jessup 教授强调。

  尽管心衰治疗随着科学发展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们仍面临着心衰治疗方面的各种挑战。心衰仍是严重影响寿命的疾病。

  目前我们对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治疗手段,但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经验及证据仍匮乏,另外在心衰合并并存疾病方面,仍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提供证据。如慢性心衰合并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心衰治疗证据仍显不足;房颤增加心衰患者再入院风险,亦是心衰治疗的难题等。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041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