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名人养生之孔子的养生之道

时间:2022-09-27 阅读:5 评论:0 作者:admin

  我们常说,想养生的话,还得看名人是如何养生的,他们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孔子,相信我们都清楚吧,他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很多观点都被人们借鉴。同时,孔子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养生之孔子的养生之道

  对于孔子,我们都不陌生,都听说过,他是一位世界文明的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孔子的养生之道吧。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就是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起居有节,遵循规律

  孔子是非常讨厌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果是白天睡觉的话,孔子会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认为我们应该是晚上睡觉这样才能够做到“寝不言”。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醋不吃。这就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多种疾病。

  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看孔子为何长寿

  孔子很重视心理健康,他教育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个养生学家。他虽出身贫贱,一生坎坷,却活了72岁,这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是少有的老寿星了。

  过去,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的形象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是个斯文的老夫子。壁画上也把他画成一个文绉绉的干巴老头儿。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合现在的尺码计算,孔子身高当在1.80米以上。孔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力气过人。《吕氏春秋》上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淮南子》一书曾这样描写孔子,说他勇猛超过着名勇士孟贲,跑起来能追兔子,用力可以推开城门。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无稽之谈。所以,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他是个“千斤大力士”。

  据史书记载,孔子之所以能健康长寿,是和他注重养生分不开的。

  爱好运动,注重锻炼

  孔子爱好体育,喜欢驾车、射箭、打猎、钓鱼、登山、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礼记》上记载了孔子射箭时的盛况:“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孔子在曲阜县城内射箭时,围观者形成人墙。《论语·述而》中说孔子“手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他不用网捉鱼而用渔竿钓鱼;爱射天上飞着的鸟而不射落下休息的鸟。要达到如此高超的本领,需经过长期的苦练。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2028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