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食品何时贴上“明白”标签

时间:2022-09-14 阅读:25 评论:0 作者:admin

  年关将至,商家促销旺季之时,消费者时不时地遇到同一品牌食品价格相差悬殊甚至成“赠品”的状况,仔细探究发现,原来是些即将超出保质期限的临界食品,所以身价“暴跌”,那么,这些“临界食品”该不该贴上“明白”标签销售?国家对售卖“临界食品”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呢?

  临界食品被“低调”打包卖

  日前,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型商超发现,大部分商家对临界食品并没有特别“注明”,大多采取提前促销、捆绑赠售等方式降价销售。在一家超市熟食区记者看到,火腿肠正在搞特价,采取的是10根一包的捆绑式销售,由于数量比较大,单独摆在了超市比较显眼的位置。记者仔细看了看该火腿肠保质期是6个月,目前距离到期时间还有两个多月。“像火腿肠这样的食品,我们基本上是保质期刚过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搞活动,一般都采取捆绑式销售的方式来适当压低价格,以促进销售。如果到期前几天还卖不完,我们在到期前三四天就必须撤架了。”一位促销员坦言,“超市有时候也会专设一块地方陈列快到期食品和超市欲淘汰下架的产品,进行低于成本价甩货,但由于担心消费者对即将到期食品存在偏见,会影响销售,就没有加贴相应的标签。”

  临界食品提前促销或捆绑销售消费者还是能够接受,但偶尔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1L装的大桶酸奶比平时买便宜了3块多,我仔细一看,离保质期只剩下3天时间了,心想反正也便宜,就买了两桶。谁知道回家一喝发现味道稍有差别,没敢再喝扔掉了,真是贪便宜吃大亏啊!”日前,省会韩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购买“临界酸奶”的闹心事儿。实际上,在各大超市中搭配和买赠的促销食品种类繁多,赠品中不乏有离保质期时日不多的食品,以奶制品最为明显。不过,采访中也有消费者表示“如果很介意日期就花原价买,如果能及时食用,购买临界食品其实很划算。”

  界定模糊致商家执行力弱

  据了解,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出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食品销售者应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那么,临界商品究竟该怎样界定呢?对此,有食品行业人士认为,不同的食品,其保质期以及消费者开封食用时间的长短都有差别,因此,在临界期上的定义也不同,很难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熟食的临界期是两三天,酸奶等乳制品的临界期在5天左右。另外,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食品,其保质期截止前的最后15天可视为临界期;保质期在两年以上的食品,其保质期截止前的最后30天可视为临界期;而面包、现制糕点等食品基本是当天出清。按照行业惯例,大部分食品在接近保质期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被划入“临界食品”范畴了。

  正因为临界食品界定上的“不清晰”,工商部门没有一个“强制标准”,导致现在不少大型超市仍未设立“临界食品专区”。对此,一家大型超市负责人表示,对于像牛奶类等保鲜要求高的快消品,如果分设出“临界食品区”,势必要增设冷柜,这样成本就高了。而更关键问题是,超市里有数千件食品,要动态掌握每一件食品的保质期和临近保质期的时间,难度太大了。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1729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