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防控有望降低卒中负担

时间:2022-09-08 阅读:26 评论:0 作者:admin

  当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每年上升8.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出“四高一多”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多。鉴于超过76%的卒中为首次发作,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卒中负担的最佳方式。

  研究证实,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尤为突出。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33%~50%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存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反之,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控,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因而,早期识别脑动脉粥样硬化,建立对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的筛查以及评估诊断标准,是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大大减少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

  为此,在北京市科委的建议下,由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执行,多家医疗机构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制定出《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旨在在北京市范围内建立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识别体系,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有效筛查,规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诊断标准。该《规范》不仅提出了适合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策略及筛查方法,分为北京市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及体检机构)适用和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适用,而且首次提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诊断标准,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层原则。

  针对目前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的局面,推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技术,有利于风险人群的识别和健康教育,规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与诊断标准,还可提高各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水平。此举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实现了检查、评估、诊断、治疗的序贯性,有效地构建了连接桥梁,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可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1489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