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中医古籍的生存危机

时间:2022-08-17 阅读:10 评论:0 作者:admin

  6月中下旬,从黄山、婺源到祁门,再从休宁、歙县到绩溪,皖南山区迎来了风尘仆仆的一队人——来自安徽中医学院的中医古籍文献专家“搜寻队”。

  探访珍贵中医古籍,让专家们很兴奋。这兴奋,源于对自己身负重任的自豪,也源于对我省中医文献整理保护工作紧迫性的清醒认识:“也许用‘抢救’来形容更为恰当! ”

  珍本孤本“一页一两金”

  省中医学院图书馆的古籍部书库犹如一个巨大“藏宝洞”,目前馆藏各类古籍医书近3万册,其中明清时期医家类古籍1.5万余册、珍善本古籍3026册,位居全国中医各馆古籍馆藏第八位、华东地区第三位。其中,《医说》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新安医籍,与《备急千金方》、《婴童百问》共同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如此不遗余力地搜寻、整理、保护中医典籍文献,有何现实意义?记者带着疑问来到省中医学院。

  尽管正值暑假,中医文献学专家陈雪功教授仍是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一心扑在即将出版的《新安医学名著精华》上:“中医文献以文图的形式,记录下数千年积累起来的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是中医知识的主要载体,离开它就无从谈到中医学术。 ”

  省中医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程新认为:“除了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省中医学院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汪沪双说:“古籍寿命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使保护和修复古籍工作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我省中医药传统历史悠久,“北华佗、南新安”汇聚皖北皖南。在各地政府和医家的努力下,陆续整理出版了不少优秀的中医典籍文献,但更大量的中医典籍仍散佚民间。以新安医学为例,据王乐陶的《新安医籍考》统计,新安医籍总数共计835种,目前已收集整理的不足400种。有专家说,当年他们在皖南一些中医世家调查时发现,很多家庭都能拿出一摞摞的手抄本医案,其中不少已泛黄、霉变。

  同时,据中医文献专家估计,已整理出版的文献仅占小部分,绝大多数的“未刊本”文献还散落在民间,亟待整理抢救。 “流落在民间尚未发掘整理的中医文献,至少是已经刊印文献的50倍,这些国宝如果不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抢救出来,很可能就此湮灭,使我们愧对后人! ”采访中,很多中医专家发出这样的呼吁。 文献面临“生存”危机

  中医典籍凝聚了古今医家的毕生心血,但研究经费少、出版难、收集难、保护难等,却是其遭遇的几大现实难题。

  谈起自己的文献学研究经历,年近七旬的省中医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任何不免感慨“曲折能达”。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755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