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痔疮
痔(haemorrhoids)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二、原发性内痔
原发性内痔与血管分支有关,直肠上动脉主要终末支分布在右前、右后及左侧正中的直肠柱内。该3处并行的直肠上静脉比较屈曲,称内痔静脉丛,如右前、右后及左正中3处内痔静脉丛扩张、迂曲和充血,即成为原发性内痔。
三、继发性内痔
继发性内痔可有1~4个,常与右后及左正中母痔相连(因该处静脉又再分支)。而右前母痔处静脉多不再分支,故常为单个发生,无子痔并发。
但母痔及子痔的位置也有变异,有的孤立,有的数个连在一起。若母痔及子痔都脱出肛门外,呈梅花状者,称环状痔。若内痔脱垂水肿不能回纳,称嵌顿性内痔,若有血循环障碍,称绞窄性内痔。
四、痔疮患者的症状
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
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2、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
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最常见的一种,常因便秘、排粪、咳嗽、用力过猛或持续剧烈运动后,肛缝静脉破裂,血液在肛缘皮下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血块。但也可以是无原因的自发性破裂。血块大小可自几毫米至几厘米。主要临床表现:病人突觉肛缘出现一肿块,由于血块将肛门皮肤与皮下组织分开,引起剧痛,行走不便,坐立不安,疼痛在发病后48h最剧烈,数日后疼痛减轻,肿块变软,逐渐消散。
检查:早期在肛缘皮肤表面可见一暗紫色圆形硬结,界线清楚、较硬、压痛明显。血块可破溃自行排出,伤口自愈或形成脓肿和肛瘘。
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简称皮垂,大小形状不等,可以单个或多发。常是血栓性外痔或肛门手术的后遗症,多无明显症状,偶有瘙痒、小坠及异物感,如有炎症则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