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气温持续下降,坚强抗冻的潮人们这时候还想坚持“美丽冻人”的冬日狂想?人们常言“春捂秋冻”,秋天如何冻才更健康呢?
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医生说:三成来院就诊的患者是“冻”出来的
误解“秋冻”而致病的人还真不少。“每年一入秋,这样的患者就多了起来。”专家说。在每天接诊的关节炎患者中,冻出来的至少占1/3,其中以爱美的女性为主,三四十岁,甚至年龄更小的患者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些患者因为骑摩托车、电动车,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膝盖长期受风致病。
专家说:适当“秋冻”有益。哪都可以冻,这3处绝不能“冻”
其实,老话说的“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易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因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风湿关节病等,因此,为了适应严寒,在气温不太冷的时候,适当冻一冻,可以激发身体的抵抗力,增强耐寒能力,避免和减少因寒而致疾病的发生。
“然而,秋冻一定得掌握好度。”有些人一降温,马上就裹得严严实实的,身上直冒汗,那样更容易感冒,身体的适应能力会减弱,同样对身体不利。
秋冻要有度。当天气骤然变冷、早晚温差大就应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不冻头、腹、足。头、脚、肚脐等应被排除在秋冻之外。“身上衣服穿得再厚,要是不戴帽子,就像暖水瓶不盖塞子,还是不能有效保暖”。
因此,在秋天风大、气温下降之际,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吹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肚子、脚也一样,要注意保暖。
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