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省抗癌协会、省肿瘤医院和省癌症中心联合承办的“2015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近日在杭州举行。
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倡议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诊早治、保证有效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4个途径,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主题活动上,国内多位知名癌症防治的医学专家集体亮相。关于癌症防治的热点问题,咱们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头号杀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说: “上世纪70年代是心血管疾病,80年代是脑血管疾病,而进入21世纪后,‘头号杀手’是癌症。”
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环境状况不断改变,人口结构走向老龄化,都导致我国癌症患病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全球每5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同时,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每4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在郝希山看来,我国的癌症防治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肿瘤患者快速增长的同时,癌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亦居高不下,形成“富癌”与“穷癌”癌谱并存的局面。
“任何癌症的发生首先都离不开遗传的因素,其次还和人的生活环境有关。”在郝希山看来,导致常见肿瘤的危险因素在我国日益增加,如吸烟、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需要引起警惕。
癌从口入
和胃癌、肺癌等相比,食管癌的“知名度”相对较弱。但是,它的“性子”却很烈,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致死率达83%,远远高于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
“食管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我省仙居和天台发病率偏高。”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表示,针对这些地区的调查检测显示,除去遗传因素,与这些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着很大关系,例如不少人喜欢吃晒干后挂在墙上的玉米,这样保存的玉米粒容易发生腐化霉变,而霉变食物是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