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之初官吏没有工资只得靠地方豪强供养

时间:2024-04-16 阅读:9 评论:0 作者:admin

北魏之初官吏没有工资只得靠地方豪强供养

虽然我国古代并无“公务员”这个概念;但各级官员和办事员其实也属“公务员”范畴。在公务员工资成为热议话题的今天,古代“公务员”的俸禄又是什么样?

汉代因工资少下级官员向百姓伸手

古代“公务员”也是拿工资靠俸禄生活的,但古代“公务员”更看重补贴的丰厚。所谓补贴,则指正常工资之外的正当收入,不属于贪污腐败、巧取豪夺得来的灰色收入。在古代,“公务员”最典型的工资性补贴之一,是各式各样的“赏赐”,一直到清代都不绝。

以西汉为例,赏赐便有定期赏赐、庆典赏赐、功勋赏赐三大类别。朝廷一年有两次定期赏赐,分为春赐和腊赐。

在 汉代,官做得越大,所得赏赐便越多,很多时候得到的赏赐性补贴超过正式工资。如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汉书·张汤传》记载,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遭构陷,时任相当于今中央监察部部长的御史大夫张汤冤狱自杀,死后清查,其“家产不过五百金,皆所在,得奉赐,无它赢”。

但张汤所代表的是汉代的高级“公务员”阶层,朝廷的赏赐一般到不了下级官员之手,西汉、东汉皆如此。一般“公务员”不只工资低,补贴也很少,甚至没有。如东汉,当年最普通的“斗食”级“公务员”,月俸仅“十一斛”,相当于1100钱,而当时一个雇工月工资都有1000钱。因工资少,一些下级官员便向老百姓伸手,弄点补贴,逐渐发展成为腐败。

北魏当官没有工资

魏晋时代,官场实行“九品官人法”,对各级“公务员”的评议划分出九等考核标准。魏晋“公务员”低工资,靠的是补贴和外快,其补贴来源,一是如汉代一样有价值不菲的赏赐,二是在编制内的一至九品官员,可以合法占有50顷到10顷的土地。

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官员都是低薪,甚至还有一段时期,当官是没有工资的。就在1600余年前的北魏。

北魏创建之初,制订了许多奇怪的制度,官吏无俸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大概北魏是马背民族,为鼓励大家拼杀,不设俸禄,以战利品自给,这在战争时期还行,在和平年代弊端就显而易见了。贪污受贿、巧取豪夺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一些地方官员需要靠地方豪强来供养。

在南朝,京官没有地方官实惠,就是因为地方“公务员”补贴多。地方大员除享有基本的“菜田”之外,还享受“杂供给”、“迎新送故”等制度允许的收入。

“杂 供给”,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征收,很多官员将之当作福利补贴,甚至连鸡鱼肉蛋都向老百姓征收。南朝“迎新送故之法”规定,地方官员调进调出都得送礼,“饷馈皆百姓出”。“送故”所得又叫“还资”,一般送故以三年为期,即离任后三年内,原任职所在地每年都得送礼,当时州郡都设有“送故”官员,称为“送故主簿”。

唐宋时期“公务员”也有消费券

隋朝,在禄米之外,又根据官员地位和品级的不同,提供相应份额的田地作为官员俸禄的补充,称之为“职田”。唐代“公务员”的收入相对稳定,除了基本工资(禄米)、职田之外,还有以现金形式发放的“俸料钱”:月俸钱、食料、杂用等。月俸钱,就是每月官员俸禄的现金部分;食料用于工作餐和个人生活,有点类似现代餐费补助;杂用则用于自备工作所需物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4281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