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 结果皇权没有丝毫的节制

时间:2024-03-28 阅读:6 评论:0 作者:admin

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 结果皇权没有丝毫的节制

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朱允炆被选为皇太孙时,心里未必有多少欢喜。他心知肚明,这个位子是个招灾引祸的根苗。他读史读得最多,对历朝历代的宫廷政变了然于胸,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陷入类似的逆流中呢?他的心里没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其中朱允炆有什么打算和纠结。

渐渐的长大了,朱允炆发觉爷爷打造的自以为是铁桶一块的江山,竟然危机四伏。朱元璋分封九个能力较强的儿子分别镇守从东北到西北的边境,为了防备异族入侵,巩固国防力量,九大藩王年年都要操演军事,就是搞现在所谓的军事演习。由此可见,这些藩王的手中是握有重兵的。这怎么不叫朱允炆忧心?爷爷老了,说不行就不行,一旦两腿一蹬弃世而去,这些叔叔拥兵自保,或是发兵谋反,谁能制止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年少的朱允炆,他因此也失去了少年应有的无忧无虑的权利。

朱允炆

朱元璋是真的老了,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变得不再敏感。他认为万事已确保无虞,自己大可以享几年清福。外有强藩可保边境安定,内有仁君可使百姓安康,他的脑海里总是氤氲这样的图景。可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还觉得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处理,如果不处理将来就会使自己的孙子为难。

这次他不再将目光专注于儿子们的举动了,而是要替孙子拔一拔可能危害帝国健康的骨刺。这下那些功臣们遭殃了。功臣们的好日子,早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就结束了。自那以后,他们被看作是桀骜不驯的臣子,一旦对帝国的政策不满,就会跳出来反对,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这样怎么得了?拿着帝国的俸禄,还要帝国的皇帝处处低三下四的考虑他们的利益得失,以免唐突生乱,这成什么体统?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策划了几宗大案,将他认为将来可能难以镇服的功臣一网打尽。诛杀功臣的政策是一贯的,自从朱标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实施。而到了朱允炆成为皇太孙后,这样的工作几近于扫尾的阶段。

对于功臣的诛杀,朱元璋可以说是用尽手腕,柔的不行换铁的,软的不行换硬的。更甚者在胡惟庸党案中,竟然一怒之下废除了实行千百年的宰相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皇权没有丝毫的节制了,专制到了极点。功臣的急遽萎缩,朱元璋才长吁了一口气,看谁还敢跳出来叫板?

到朱允炆即位的时候,功臣们丧亡殆尽。这使得朱允炆省了不少劲,没有出现朝廷内部的反对力量。但也造成了巨大的失误,以至于靖难之役发生后,朝廷几无可派之将。

朱元璋在诛灭功臣后,曾洋洋得意地对朱允炆说,我让你的叔叔们替你抵御外侮,又替你拔掉了内在骨刺,边尘不动,内廷自安,你可以做个太平天子。说罢脸上布满了得意之色,言外之意是我开创你守成,这你总做得来吧。

朱允炆

朱允炆一听,当时就感到爷爷真是老糊涂了,现在危机蠢动,怎么说让我做个太平天子呢?或许他忽略了,正是叔叔们的威胁才是正经的。他小心翼翼的提醒爷爷,异族入侵,有叔叔们对付,如果叔叔们有异心,谁来对付?说完一双小眼睛紧盯着朱元璋的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4191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