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身份很特殊,既是鬼雄,也是神将。古时的民间,人们怕鬼,但不是怕所有的鬼,仅怕不正常死亡的孤魂野鬼。而关羽正是被砍头的厉鬼,加之,民间不断谊染关羽显灵,人们对关羽的敬畏之心尤甚。
关羽,被后世册封为“武圣”,至清代受赠二十六字封号。而在民间,关羽不断显灵的传说,形成了狂热的“关公崇拜”民俗。自然,关羽题材也走进戏曲表演的舞台。关羽这个名号,已经集人杰、鬼雄、神灵于一身。
贵州威宁县,有一种民间戏剧—“变人戏”。演员戴上关羽面具,不能让外人碰见,尤其忌讳叫演员的本名,据说叫了本名,魂魄会被面具带走;安徽摊戏演至最后,有“关公舞大刀”,关公命周仓舞刀驱鬼,台下跑上两个壮汉将周仓扶住,口中念道:“多谢神圣。”要是不扶,就会一直舞下去,舞刀人会累死。
宋元时期的梨园界,已经意识到,演员上台是鬼,下台是人的角色转换。古时演鬼戏,必先唱【红芍药】。何也?因梨园内必有神、佛、仙、贤、君王的说法,故先持一咒,以释其罪,表明了演职人员对鬼神心怀敬畏和祈祷顺利的良好愿望。直至近代,仍是如此。
同样的道理,关公戏的演出,台下的观众认为关公以“尸像”存在。据说慈禧太后,看关公戏时,总是托词起身,回避半刻,以表示对神明的敬畏与尊重。遇到斩关羽,干脆不看走了,免得裹读神明。
那么扮演关公的演员,又是如何克服对鬼神的敬畏呢?首先,扮演关公的演员化好了妆,就进入了禁忌场,彻底决裂原有的生活。如:不叫对方真实姓名,在舞台上不直呼关公名号。这些禁忌是防止暴露了自己真实身份,让关公的鬼魂附体。
其次,在关公的红面上加些白色,表示既扮了关公,又不与关帝雷同,从而阻断了鬼雄借身显灵。京剧中关羽的脸谱,有时会在面部添加黑痣,也有的会在面谱上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演员不画破脸,就会与真关羽搅在一起。
最后,关公戏的扮演者,往往在上台之前,要烧香磕头,用黄表纸写下关圣帝君的名讳,叠成三角形的牌位,挂在靠肚正中地方。旧时,演关公戏异常庄重,扮演关公者斋戒半月,不近女色,杜绝把“不洁”的东西带入舞台,以防引起关公的怒气和斥责。
杀伐一生的关将军顿悟了,向老和尚叩拜皈依。皈依后的关羽英魂,立地成神,徘徊在玉泉山一带,保境安民。
建安二十四年冬,江南气候格外阴冷。为刘备镇守荆州的关羽,越来越刚愎和浮躁。自从他违背诸葛丞相“联吴抗曹”的既定方针、借口儿女亲事与东吴公开决裂,他的荆州也越来越像滔天洪水中的一带孤岛。
而江东那边,后辈吕蒙、陆逊等,不知不觉成长起来,带着一身锋芒跻身政治中心,这帮年华大好、满腹经纶的“儒将”,格外衬出“年龄不饶人”对于桃园兄弟们的残酷。
常胜将军关二爷,力不从心的情况多起来了,竟至于避不开一支飞来的毒箭。关羽在与神医华佗完成刮骨疗毒的最后一个传奇之后,挫败连连,痛失荆州,败走麦城,终被东吴生擒,和义子关平用生命殉了与兄弟的结义之情。
首级脱离肢体,被送到曹操面前,不等于关羽生命的终结。他的魂灵也开始成了鬼,但不是寻常的鬼魂,是“英魂”。关羽英魂不散,召集孤魂野鬼,自封阴兵之王,一路盲目狂呼着“还我头来”,飘飘荡荡来到玉泉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