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前来入贡,加入以大明王朝为主导的册封朝贡体系。
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出于对国内外安全大局和传统友谊的考量,立国之初朱元璋就高度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事与愿违,在他有生之年并没能亲见其成。
而朱元璋过世后不久,中日关系就出现了转机。十五世纪初,日本多次主动遣使奉表来朝,中日关系迅速升温,终于水到渠成。然而这前后二三十年间,日本对明朝的态度前倨后恭,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朝建国后,国内外环境十分严峻,除了北方还存在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外,周边国家因曾受元朝武力征讨而心有余悸,对刚成立的明朝充满警觉,而中日关系尤其紧张。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前来入贡,加入以大明王朝为主导的册封朝贡体系。
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出于对国内外安全大局和传统友谊的考量,立国之初朱元璋就高度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事与愿违,在他有生之年并没能亲见其成。
而朱元璋过世后不久,中日关系就出现了转机。十五世纪初,日本多次主动遣使奉表来朝,中日关系迅速升温,终于水到渠成。然而这前后二三十年间,日本对明朝的态度前倨后恭,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朝建国后,国内外环境十分严峻,除了北方还存在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外,周边国家因曾受元朝武力征讨而心有余悸,对刚成立的明朝充满警觉,而中日关系尤其紧张。
此前百年间,中日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在灭了南宋之后,忽必烈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对日本海上用兵,使自隋唐以来一直密切友好的两国关系由此交恶,日本对的态度由先前的敬仰崇拜转为敌视。蒙古入侵也间接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随着镰仓幕府灭亡,大量武士沦为浪人,其中一大部分成为倭寇,勾结海盗和不法商人流窜到东南沿海劫掠作乱,成为明代东南海上一大祸害。朱元璋即位后迫切与日本恢复邦交,一大原因也是希望两国携手消除“倭乱”,维护东亚海域的和平与稳定。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杨载携诏书出使日本,通告洪武登基的消息,同时谴责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命日方严加取缔并早来称臣朝贡,否则将出师讨伐云云,口气相当强硬。由于对当时日本国情缺乏了解,此次遣使遭遇重大挫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