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在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人争夺王位。在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称之为“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最终成就了春秋霸业。
“尊王攘夷”、“管仲改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形容齐桓公的春秋霸业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到,齐桓公称霸,其实不仅仅只是时机的问题,他能够成功还得益于大批贤才和成功的改革。
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但这位英雄在其光辉的表面之下,又隐藏着很多虚伪、矫饰的东西。齐桓公好酒、好色、好游乐,其实这也没什么。齐桓公在治国上靠管仲,成为春秋首位霸主。然而,他又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小人,在霸业成就后,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局面,让齐桓公有点飘飘然,他开始纵情声色,竖貂、易牙、开方此三子都是小人,却十分得宠。当管仲重病卧床时,就曾告诫过齐桓公,不能让这三个人留在宫中,一定要驱逐这三个人。
齐桓公在管仲死后,也下令驱逐三人出宫,但是时间一久,觉得少了这三个人生活都没有了乐趣,便又召集他们回宫。这个时候的齐桓公,年事已高,只得任由三人摆布,这些小人就在宫里为所欲为,并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供太监出去给齐桓公喂食,最后索性也不管这个糟老头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他一死宫内争斗纷纷,死后很久都没人搭理齐桓公的尸体,很多天后才处理齐桓公的尸体,那时候,齐桓公的尸体已经腐烂并且爬满了驱虫,恶臭难闻。听信小人、重用小人,这便是齐桓公现象。
抛开齐桓公后期的昏庸不说,在前期他还是比较称职的一个君王。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有很多,仔细分析下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齐国是个大国,“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占据有利地位的齐国,本身就是一个富庶之国。当然,自身条件再优厚,也只是为称霸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并不能成就大业,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点,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齐桓公选贤任能,他任用昔日的“仇人”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使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管仲的重商政策,无疑是各国改革里难能可贵的做法。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十二个实干派政治家,他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国家发展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归附于齐国。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扫清了内部发展的障碍,齐桓公把眼界放到了国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