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老夫娶少妻在当时也有风光一时、盛况空前的。嘉庆、道光时的回族人萧福禄,出身行伍,积功至浙江狼山镇总兵官。他72岁时夫人去世,他想再娶,好些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事出凑巧,浙江嘉兴有一户姓马的人家,也是回族,家里有个闺女,已经38岁了,待字闺中,早就下决心一辈子不嫁人了。萧福禄听说后,就请人前去提亲。女子思忖,这个女婿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不管怎样也是朝廷的二品官,嫁了他总比一辈子守空房强吧?于是欣然同意了这桩婚事。成婚不到一个月,萧福禄就升任浙江提督,成为一品大员。他携新婚夫人一同赴任,途经嘉兴,专程行归宁之礼,与夫人一起回娘家。这一下动静就大了,城中自副将以下营兵3000人“披甲挂刀,排列成行,跪迎于西城门外”,引得老百姓出城观看,万人空巷。这可算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回门礼了。
老年人亦有情感需求,有时因为身体的变化和生活的寂寞,此种要求甚至会变得更为强烈,实为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袁枚《随园诗话》引康节先生诗云:“花见白头花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袁氏为清代著名才子,放纵不羁,认为:“风情之事,不宜于老;然借老解嘲,颇可强词夺理。”并仿邵氏诗曰:“若道风情老无分,夕阳不合照桃花。”(清)袁枚:《随园诗话》卷10,第77条。直接说明老人的感情需求,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无所顾忌的了。
其实,老夫少妻之事古来有之。不过,在清代,既有娶而得福的故事,也有因义而不娶的佳话。当然,在很多时候,老人娶年轻女子,多半是纳妾,晚景自娱而已。
清代文人吴鼐于科举登第之前,续娶文人孙星衍的族妹。有人送一印章,文为“垂老遇仙”四字。吴入都参加科考,孙夫人送了一首小诗:“小语临歧记可真,回头仍怕阿兄嗔。看花迟早寻常事,莫做蓬莱第二人。”后来,吴与孙同科及第,孙为第二名进士,吴为第三名,传为一时佳话。还有一个故事,说袁枚有个好友叫陶镛,因为一个心爱的小妾被夫人赶走,郁郁不乐。袁枚有个婢女叫招儿,刚刚15岁,袁悄悄地问她愿不愿意跟着陶学士,招儿笑着答应了。于是袁枚将招儿嫁给了好友陶镛。十多年后,再次见面时,陶带着招儿一起来了,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女了,而且他们的儿子也善于写诗。这也是一段老夫少妻的佳话。(清)袁枚:《随园诗话》卷12,第32条。
康熙时,进士孙勷娶会写诗的女孩章秀的故事,在当时则更有点反潮流的意味。章秀是居住在开封的徐州人,这女孩有点文化,能写诗,最初嫁给了一个做小生意的,不久,嫌丈夫太粗俗,主动提出离异,自己独居。这样的事在今天看来算不得什么,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在人们的一般概念中,妇女的离异,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何况是主动提出离异的。后来,孙勷到开封,与章秀结识。孙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博学多才,康熙四十四年被授官贵州学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