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皇帝大多死于冬天?

时间:2024-01-27 阅读:20 评论:0 作者:admin

为什么清朝皇帝大多死于冬天?

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宫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

清朝入关后死于紫禁城(含离宫)的皇帝共有9位,其中三位死在正月头,即春节期间。他们是:顺治帝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帝弘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帝旻宁,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此外,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四位皇帝都死在严寒的冬天: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同治帝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刚进入冬天;宣统帝(死时已是庶人)死于公元1967年10月17日,刚刚立冬。如此看来,即将“大行”的清朝皇帝大都熬不过冬天。

清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从年龄看,乾隆帝活了89岁,他的死可以说是“尽其天年”,抑或是“无疾而终”;康熙帝和道光帝都活了69岁,都年近“古稀”,也可以说是年老体弱的原因。

除了年龄原因外,同当时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不无关系:分别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都死于传染性极强、在当时又很难防治的烈性传染病天花,而冬天又是天花最肆虐的季节;光绪帝患的是结核综合病,这在链霉素没有发明前的清代,也几乎是难以治愈的绝证。他死在冬季的原因,是因为结核病再合并冬季易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遇到严寒天气,使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

从以上清帝死亡原因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天花病毒和结核杆菌是人们的最大天敌,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战胜它们的有力武器——牛痘疫苗和链霉素等预防和抗结核之药物。至于一些老年帝后熬不过冬天,乃是因为在严寒条件下,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使老年人衰弱和死亡。

一千年来世界50大富翁其中有4位人,他们分别是和珅、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和珅大家都熟悉;刘瑾明朝大太监,后来被凌迟处死;宋子文呢,蒋介石的小舅子,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就是这个伍秉鉴相对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就是这个人在1834年左右可是世界首富。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福建泉州人。他的财产有2600万两白银,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他的财产是同时期美国首富的四倍左右。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那么,当时济贫积弱的大清朝怎会出了位世界首富呢?

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称为清代的三大商人集团。

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后来又成为十三行的领袖,即“总商”。

而伍秉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他与洋人们搞好了关系。在洋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据说,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908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