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朝的崛起之谜:其关键在于汉文帝的决策

时间:2023-09-04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大汉皇朝的崛起之谜:其关键在于汉文帝的决策

汉文帝登基的第一年,就对全国的地方官员进行了政绩考核,考核的结果,河南郡郡守吴公名列第一。汉文帝赞许他的功绩,提拔吴公到中央担任廷尉(司法部长)。

吴公调任中央以后,向皇帝举荐了一位青年才俊。这位青年才俊,正是洛阳人贾谊。于是汉文帝召见贾谊,任命他为博士官,并亲切询问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看来贾谊的回答让皇帝有惊艳之感,因为年方二十的贾谊,居然在此后的一年之中做到了太中大夫,俸禄千石。

但贾谊的火箭式上升也就到此为止。三年后,当汉文帝打算提拔贾谊做部长级干部时,遭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一致强烈反对,理由是:太年轻,学问功底不扎实;权力欲望太强,难以合作共事;毛手毛脚,改革激进。

汉文帝也吃了一惊,想不到大家对小贾如此排斥,看来小贾在中央是无法干下去了!于是外调他去湖南,当长沙王的太傅。这几乎就是一个闲差,对于官场来说,小贾简直成为废人了。

这件事后来成为文人骚客关注度极高的话题:贾谊为什么失意?他得罪了哪些人,以至于受到如此排挤?

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把贾谊的示意归因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具体而言,首先是贾谊急于表现,得罪了老先生们。《史记》记载,小贾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次皇帝下诏询问大家对某件国家大事的看法,老先生们还没能打好发言稿,才思敏捷的小贾已经全部周到地解答完毕。如此表现,老先生们口头上只好服软,后生可畏,心里却难免不高兴。

其次是贾谊升迁太快,导致同僚嫉妒从博士到太中大夫,不足一年的火箭式跃升,显然让在官场上很辛苦耕耘的同僚们义愤填膺了,而以军功上位的老将军门更是不满,我们流血战斗换来的官位,你个小青年张张嘴就混上了?

诚然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然而官僚故旧的阻挠,虽能造成阻力,却未必能改变汉文帝的态度。关键是汉文帝的态度如何?

李商隐诗云:“宣室求贤访逐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何以“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绝非不关心“苍生”的昏君,他为何只问贾谊“鬼神”事。潜在的原因,恐怕是汉文帝对贾谊的主张并不完全赞同。

而正是这一点,才是决定了贾谊仕途失意的真正原因。

贾谊第一次重大献策,是鼓动汉文帝改制。这是儒家的礼仪重点,当年叔孙通做了一个简易版本,解决了朝廷基本礼仪问题,但也就到此而已,因为儒家那一套繁文缛节,实在让刘邦等汉初君臣提不起兴趣。而贾谊所提出的改制方案,不但针对礼乐,还包括历法、服色、制度、官名,几乎可以说是将汉朝体制推倒重来的一揽子计划。

贾谊的这项建议,让汉文帝很吃不消。为什么?汉朝建立以来,一切政策,都贯穿着实用主义思维,凡事都以促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目的,最忌讳的是无事生非的扰民之举。萧何当年修建未央宫,稍稍华丽雄伟了一点,刘邦便觉得消受不起。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没有为自己修盖一间宫殿,宝马、好车、名贵服装,毫无添置。当时时尚界流行的服装款式是“长裙曵地”,但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妃子慎夫人居然“衣不曳地”,为的是节约布料。汉文帝自己的陵墓中的随葬品,也都是瓦器,金、银、铜、锡,一概没有。所以盗墓界的人士都不去打扰他老人家的安息,为什么呀?一是仰慕他,一是晓得没什么可拿的,还不如一个土财主家里有油水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870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