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直不甘心人后的沙僧为何愿意做三师弟?

时间:2023-08-31 阅读:20 评论:0 作者:admin

解密:一直不甘心人后的沙僧为何愿意做三师弟?

古时候形容宰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宰相贵为首辅,尚有下属之份,况乎芸芸众生?每一个头头都是从下属升迁而来,每一个头头的上头都有或多或少的头头,本身也是下属,这或许就是官场之宿命。

如何做下属,窃以为需要向《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借鉴几招。

小说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可以看做是沙僧再次步入“仕途”的前奏。工作分配问题,是早已安排了的,职位高低问题,是早已设定了的,别奢望做师兄,资历这个东西,不宜提倡,但是赶上了还真没辙。在这个桥段里,沙僧的诸多表现,似并非不甘于人下,而是意在证明点什么。

对新单位的识别,观世音曾有明示,“取经人”这个招牌比较抢眼,留意过往僧侣即可。然则沙僧初见师父师兄,“奔上岸来,径抢唐僧”。联系到后来的他是那么的老成持重,此举甚是突兀。

跟猪八戒酣斗三次,累计数个时辰,相当从容,可是每当孙悟空上前助战,他却唯有躲闪,钻进河里,有些意味深长。观世音派出木叉,将沙僧扶上马又送了一程。当木叉前来说明情况,他还在拿腔捏调,“取经人却在那里?”指着孙悟空道:“这个主子,是他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

再回头看自我介绍那一段,跟数来宝似的,从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入朝为官的种种成功、荣耀和富贵,到犯罪挨贬、流放生活的种种失意和沦落,絮絮叨叨五百多字,不可谓不详细,对猪弹琴,如此不厌其烦,又作何解?

初入仕途者不妨琢磨琢磨。所谓“付出是下属吃饭的金碗”,那是上岗后的事儿,上岗前呢?争取印象分,大概没坏处。

很显然,沙僧对新单位的人事及现实环境是做过充分研究并有了明确判断的,定位比较准,重点是猪八戒。他知道该表现什么,怎么去表现,创造了有利于自己的机会,水下功夫,让孙悟空自愧不如,武艺对决,与猪八戒平分秋色,恰如其分的告诉了几位上司尤其是德行不佳的猪八戒:我不是滥竽充数的怂包,也有过辉煌的履历,我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你们的好下属好帮手!

争取印象分,是下属获得信任、展望前程的铺垫。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下属的印象分之于上司,如骑者,似运道,有心人努力者,才能获之,不是有那么句歌词嘛,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妙悟不在多言,善学者还需把握规律。

沙僧认师前,“整一整黄锦直裰”。

注意,这个礼仪动作,当初猪八戒是没有的,高下立判。

在古代,循守礼节,既是规则,又是原则,容不得半点马虎。小说中,沙僧重视此类细节的描绘非常多,关乎原则性矛盾时,譬如猪八戒经常闹散伙,他是绝不让步、公开指责的,而对那些非原则性矛盾,譬如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取笑争吵,他却总是不置可否,甚至有时还参与,真正做到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树立了一个好下属的典范。

认师仪式完毕,等于“仕途”开始,沙僧的表现欲突然化为乌有。八戒的话很不好听:“你这脓包,怎的早不皈依,只管要与我打?是何说话!”沙僧装聋作哑不搭腔;孙悟空在一旁打圆场:“兄弟,你莫怪他,还是我们不曾说出取经的事样与姓名耳。”他仍然装没听见。

这叫什么?叫收敛锋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845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