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从不挨批的秘诀

时间:2023-07-11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从不挨批的秘诀

终雍正一朝,始终受宠而从未挨批的汉臣唯张廷玉一人。《啸亭杂录》记一事,说雍正五年五月时,张廷玉偶有小疾,请了几天病假。数日后,雍正对近侍们说:“我这几天连日臂痛,你们可知道?”众人惊问其故。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岂能不臂痛?”仔细推敲,雍正如是说亦非矫情,一则其勤政过度,二则彰显了张廷玉的重要性。试想,有张廷玉在旁辅佐尚且劳累,没有张廷玉岂有不臂痛之理?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其父张英为康熙朝名臣,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桐城张家世代诗书,为当地望族。据《桐城县志》载,张英京中为官时,其老家人因与邻居吴家争宅基地而飞书京城,让他给地方官打个招呼,“摆平”吴家。张英收信后,只回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后大为羞愧,遂主动退让三尺,邻居吴家亦深受感动,也退地三尺,“六尺巷”之典故,即由此出。

张英词臣出身,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时,张为首批入值者,后为方便其来往,康熙特在西安门内赐给宅第,这也是汉臣入居禁城之始。张英为人平和,办事勤勉,康熙说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每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张英必随侍左右,朝中制诰亦多出其手。为官三十余年后,张英以老病求归,康熙特在畅春园为之赐宴送行。此后,张英于老家去世,谥“文端”。

张英共六个儿子,其中有四子登科,长子张廷瓒为詹事府詹事;次子张廷玉;三子张廷璐官至礼部侍郎;五子张廷瑑为雍正元年进士,后任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等。张家六子中,以张廷玉最为显贵,其于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检讨、冼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功业直追其父。

雍正登基后,见张廷玉在群臣中“气度端凝,应对明晰”,认为其人才可用,随即将之擢升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雍正二年,张廷玉转任户部尚书,同时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雍正四年,晋文渊阁大学士并充康熙实录总裁官;雍正六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同年作为首批大臣入值军机处。据其自订年谱,是年吏部尚书事务无人管理,雍正特召其面谕曰:“铨政最关紧要,必得公正无私,朕所深信之大臣,始可委任。汝职掌繁多,日无宁晷,朕本不忍再以铨部之事累汝,但再四思维,无有出汝右者,汝第总领大纲,不必躬亲细事,即偶有忽略处,朕皆原谅,不汝督也。”其重视与信任程度可知。

张廷玉的仕途平顺也不是没有原因,一则其父在清廷高层多年,康熙难免对其子有所照顾;二则张英历经宦海数十年,平日里言传身教,张廷玉对各种为官之道自不陌生;三则张廷玉本身才华过人,文笔好,记性好,非常人可比。据其自述,“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啸亭杂录》中也说,张廷玉辅相两朝几二十余年,一时大臣皆出后进。其上年纪后,仍精神矍铄,裁拟谕旨,文采赡备,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对诸语,归家时灯下蝇头书于秘册,不遗一字。有时雍正偶然问起各部院大臣及司员胥吏的情况,张廷玉即缕陈其名姓籍贯及其科目先后,从无错误。至八十岁后,某次书写颠倒一语,即掷笔叹曰:“精力竭矣!”如此办事能力,如此“活档案库”,雍正帝不由赞叹:“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810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