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的公务接待中那些让人捧腹的奇葩事

时间:2023-06-27 阅读:11 评论:0 作者:admin

古代官场的公务接待中那些让人捧腹的奇葩事

说起来,官场公务接待和请客送礼古代早已有之。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历朝历代中,魏晋设政府接待办的档次最高,而明清的公务接待的排场最大。

秦始皇建郡县制以后,官场就出现了接风饯别等宴会。据《汉书》记载:“西汉后期,政局屡变,地方官调动频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州郡甚至设置了“送故主簿”这样专门负责接待的官员。宋朝时,政府曾明文规定“凡点检或商议公事、出郊劝农等,皆准公筵”,可见,古代官场是允许“公款接待”的。但是,历朝历代也大都按照节俭原则,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员的接待标准。

其实,按规定的标准做好接待工作,是公务活动的保障,本应无可厚非,问题是古代官场也和当今一样,不按标准接待,而是竞相攀比,排场越搞越大,于是惹得怨声载道。下面撷取几个古代官场公务接待中让人捧腹的奇葩事情,以飨广大网友。

一、明朝兵部尚书奉旨劳军,回程时财礼塞满1000辆大车。

从明清官场情况上来看,接待排场之风达到顶峰。明朝巡抚驾到的时候,府官、州官和县官,一律要跪在道路两旁欢迎。如果运气不好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即使是知府,也避免不了“陷膝污泥”的命运。在清代,如果遇到钦差大臣经过,“数十里外设马为长探,二十里内设马为短探,无不竭力趋跄”,都想争取给朝廷要员留个好印象。

明代嘉靖十八年,兵部尚书翟銮奉旨到塞上犒劳军队,边区文臣武将都全身披挂到郊外恭迎,而且竞相送礼。等到翟部长完成使命返回的时候,收受的财礼竟然塞满了1000辆大车。官至南京兵部主事的管志道回忆说:“我在乡里做生员时,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县长向前来视察的巡按百般献媚,拍马屁一直拍到马桶上,甚至到了用貂皮来装饰尿壶、将缎褥铺在厕所里的程度。”

二、广西官员因上级领导斥责招待不周,竟然羞忿自杀。

清代乾隆三十四年春天,广西学政梅立本到陆川县主持科试,陆川县的杨县长承办接待工作。杨县长不仅包办了梅大人和他一大帮随从近一个月的饮食起居和各项供应,还雇人来代买物品,额外又花了很多钱送礼。尽管如此,梅立本及其手下人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继续多次刁难,并几度杖责杨县长派在学政身边听候差使的王升、陈忠等人。

迫于情势,杨县长去求情,梅立本又当面恐吓他说:“我与你虽然是同年,但是你办事不妥,我照样要参劾你!”杨县长非常害怕,不自觉间居然双膝下跪,说道:“卑职刚刚到任,很多情况不熟,还求您多多指教。”梅学政说:“你不懂就去问邻县的官员吧。”说完转入后堂,不再理会杨县长。

杨县长与梅学政本来是同榜出身,只因官运不济,地位悬隔,便一再受辱,以至于羞忿难堪,竟于靴筒中拔出小刀,在轿内自刎殒命。

三、公务接待中送礼名目繁多,领导最看重下级送“红包”。

古代公务接待: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在历朝历代,公务接待都是地方官们心中永远的痛。地方官们不办企业不炒股票,衙门公账上也没有公务接待的预算,哪来这么多钱开销分摊呢?讲实了,不外乎是向民众加征加税、争取“自筹经费”或说预算外资金。说白了,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752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