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卢俊义,大家都悲叹其命运之多舛:好端端的河北三绝、北京大户,福布斯富豪+名人榜人物,却被宋江、吴用连骗带逼弄上梁山,终至家破人亡落草为寇。
(图)卢俊义,绰号“玉麒麟”
细究卢俊义上梁山的过程,可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前阶段是吴用设计,赚卢俊义离开北京,千里奔赴山东;中阶段是梁山好汉耍流氓,用车轮战+水战擒获卢俊义,又用轮流请客的方式将其软禁两个多月;后阶段是卢俊义回到北京,家中已生变故,出轨的娘子与奸夫一起将其告到官府,是梁山之人将其从刽子手刀下救出,至此,卢俊义不得不落草梁山。
这三个阶段,中、后两个阶段的信息比较明晰。中阶段,梁山拖住卢俊义,造成其归顺梁山的假象,让官府将之打入另册,堵住其再为良民之路;后阶段,梁山与官府为敌,救了卢俊义,使其归顺梁山。
唯一有争议的是第一阶段,即卢俊义为何要离家前往山东?真像书中所说,是因吴用算出其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卢俊义南下是去泰山烧香消灾?
非也非也!从书中细节看,卢俊义早已看破吴用伎俩,他是将计就计,前往梁山欲灭贼立功。
下面,只以书中细节说话。
一、去北京找卢俊义,吴用为何不带别人带李逵?
话说吴用要去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在挑选同伴时,他说:“只是少一个奇形怪状(120回本为“粗心大胆”)的伴当和我同去。”在此选丑标准下,李逵脱颖而出,扮为哑道童随行。
我觉得,吴用之所以选李逵同行,目的有二:第一、奇形怪状的道童,能引来卢俊义注意,从而用计。事实也正如此,吴用一两银子算一命的天价和李逵的怪模样,在北京引起轰动,五六十孩童跟了看热闹,“街上喧哄”起来,这才引得卢俊义露面。第二、李逵的模样本就不像良民,倒像山匪,卢俊义见了肯定生疑,而吴用要的就是他生疑,甚至就是要告诉他:梁山来人了。
二、答卢俊义的询问,吴用的化名有玄机。
卢俊义见了扮为算命先生的吴用,欠身答礼问道:“先生贵乡何处?尊姓高名?”吴用答道:“小生姓张,名用,自号谈天口。祖贯山东人氏……”
张用(用),谈天口(吴)——这不明白告诉卢俊义自己是吴用吗?从整本水浒可知,那时的江湖信息传播之迅速,不比现在的微信、微博差。像武松打虎、杀嫂,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像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像宋江杀阎婆惜,像李逵江州大开杀戒……江湖上第一时间就传得沸沸扬扬,一说起来,千里之外的人都知道。甚至,连李鬼打劫,都知道涂了面目带两把斧头假冒李逵。
而到去北京找卢俊义时,吴用、李逵上梁山已很久,其名声早已如雷贯耳,作为河北三绝、日日打熬筋骨欲有所作为的卢俊义,对这一切不可能不知。所以,单凭“小生姓张,名用,自号谈天口,祖贯山东人氏”这一句,卢俊义早已知道来人是谁。
三、吴用口述、卢俊义写下的藏头诗一看便明。
大家都知道,后来官府将卢俊义定为梁山贼寇的罪证之一,就是他家墙壁上的藏头诗。诗是这样的:“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诗,咱一看都知是藏头,明白写着“卢俊义反”。这诗,是吴用口述,卢俊义亲自写到墙上的,作为大员外的他能看不明白?
四、吴用去后,卢俊义为何每日“忽忽不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