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高句丽,一个叫安市的小地方。
当时唐太宗带十万精兵亲征,以摧枯拉朽的局势连克几个阵地,俘虏高句丽军十几万人,高句丽主力基本全被摧毁。只要拿下安市,就可以直下平壤。但没想到竟被拦在了那里。
唐军每日猛烈进攻安市,连续月余,唐军在城墙边兴筑土山进逼城池,安市守军也增加城墙高度抗拒。远征军士卒轮流出阵,每天六七次会战,冲锋战车发射出的石炮击碎城楼,城中守军立即筑起木栅塞住缺口。土山不断增高,六十天日夜不停,山顶距安市城墙数丈,向下眺望城中一览无余。眼看破城在望,忽然土山崩塌,压到城墙上,城墙跟着崩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唐军没能抢到机会,高句丽守军却反应迅速,从缺口杀出,夺取土山,挖掘壕沟,反过来抵抗唐军。李世民下令夺取土山,但连续三日不能攻取。
此时冬季已至,唐军没有御寒装备,粮食也快吃完。李世民只好下令班师。撤兵的时候,安市城防司令登上城墙送别,李世民对他的英勇和胆识由衷赞赏,特别赠送他一百匹绸缎作为礼物。相信李如果有机会攻破城俘虏该城防司令的话,一定会对其特别优待并且重用的。
这位堪称高句丽民族英雄的城防司令叫什么名字呢?我国史书中没载。让人惊讶的是,高句丽的历史竟然也没载。很多年后,韩国人还是凭借民间小说,才终于挖掘出这个很风的名字——杨万春。
是他的功勋不够卓著、行为不够伟大么?显然不是,因为到现在,他已经是韩国民族英雄之一,写入朝韩历史课本,并出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战舰。这证明,他的成就是被认可的。
没有载入历史的原因,是历史记录的掌握者有意抹掉了他。这个掌握者是当时发动政变杀掉旧王另立新王,独揽高句丽军政大权的渊盖苏文。渊盖苏文政变时,满朝文武都赶快投效,只有杨万春拒不承认。渊盖苏文带兵攻击,却不能攻克,只好任他驻防安市,成为治下的一块飞地。
安市战役后杨万春发生过什么,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他默默地消失在浩瀚的历史当中,就像没存在过一样。自己人下手比敌人狠多了,敌人只是和你较量力量与智力,发现势均力敌或是你优于他时会赞赏,自己人却无视你,让你蒸发——不仅在历史上,也会在现实中。
▌摘自书籍《历史何其相似》宋燕(著)
“刑不上大夫”是儒家一个很经典的主张。这个主张被作为儒家思想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顽固保守的一个明证,曾经遭到过非常激烈的批判。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认为法家“一断于法”的思想是讲究平等的,是进步的,而“刑不上大夫”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所以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从通常的角度来看,“刑不上大夫”的确意味着大夫与庶人间的某种区别待遇,这也是这个主张被看作是儒家特权思想的重要原因。
但是历史情况是复杂的,对某一种思想和主张的评价需要考虑具体的历史环境,同时需要不同的观察角度。从“刑不上大夫”提出的时代和它所起过的历史作用来看,这个主张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性的,对文明与宽容的司法实践以及政治生态起过良性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