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轶事:名臣范雍体恤百姓曾竟建议火烧皇宫

时间:2023-06-03 阅读:13 评论:0 作者:admin

北宋轶事:名臣范雍体恤百姓曾竟建议火烧皇宫

 范雍,北宋大臣,虽然名声远不如他的本家范仲淹,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此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说狠话。

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因雷击起火被烧,朝野震骇。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时期修建的,规模宏大,共有3610间房,花费了北宋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到宋仁宗的时候,玉清昭应宫被雷火所烧,残破不堪地摆在那里,很刺眼,该怎么办?章献太后召集百官商议。章献太后哭哭啼啼地说:“先帝建成这么大一座宫殿,很不容易,如今却毁于一场大火,只剩下一两间小殿。”就在太后难过的时候,范雍却说:不如一把火烧个精光,留着是个祸害。先朝时,竭尽天下力量来修建,老百姓怨声载道。如果还想在残破的基础上重新建筑,那百姓也忍受不了。这次雷火可能是老天的警戒,我们不能违背。“非所以畏天戒也”。

范雍的案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说假话不如说真话,说真话就要说狠话,否则,起不到提醒和警戒的作用。玉清昭应宫被烧了,还剩下一些建筑残骸,这种状况也就留下了重建的借口,但重建劳民伤财,因此绝对不能给重建留下任何余地,否则口子一开,贻患无穷。

在这个时候,堵死重建口子的唯一方法就是说真话、说狠话,而放一把火全部烧掉既是最真的狠话,又是最狠的真话。章献太后和其他大臣当然也能听清楚范雍话里的意思,耗费民力物力再去重建,其造成的后果谁都清楚。狠话最大的作用在于将最严重的后果摆在大家面前。于是,重建玉清昭应宫的计划被否决。

范雍为人很有主张,同时,他也善于听取小人物的意见。公元1038年,范雍镇守西北边关的延安府。党项兵忽然大举进攻延安,四面围城,形势十分危机。范雍心里也没把握,他于是问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兵,延安府守不守得住。老兵很肯定地说:“当然守得住,过去像这种情况我碰到好多回了,党项兵没有一次得逞的,范大人尽管放心。”

范雍一听老兵之言,也就安心了,后来党项攻城不下,撤军。其他人问老兵:“你怎么料到党项兵攻不下延安城?”老兵说:“我这是安慰范大人的,我心里也没谱。”众人大惊,说:“你不怕战败了,范大人砍你的头?”老兵笑了:“如果能给主将一点积极乐观的暗示,何乐而不为呢?万一城池不守,他想杀我也没机会了。”

人在干某些事或者干砸某些事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时,往往会上赖及天意、下栽赃于动植物,日、月、雨、雪,鸡、猪、槐、柳,都无一不躺着中过枪。

今天单说西汉时期狗惹的祸。

汉文帝后元五年(前159年)六月,文帝刘恒的异母老兄刘肥封地齐国的雍城门外,一只狗头上长出了一对犄角。史书为啥要专门记录下这么件小事?原来,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找不到个发生的借口,只好归咎于这只狗了。

史家言之凿凿讲,齐悼惠王刘肥死后,文帝刘恒将齐地一分为七,封给了刘肥的七个儿子,这些兄弟们不分嫡庶,各自都成了诸侯王爷。到了景帝刘启手里,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举兵反朝廷,齐地上的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积极响应。三个月后,叛乱被平息,带头闹事的刘濞逃到东越被诱杀,楚王刘戊和赵王刘遂相继自杀,胶东、淄川、济南三王被诛杀,胶西王畏罪自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682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