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标点引入?大清第一位赴欧考察团长斌椿

时间:2023-05-24 阅读:13 评论:0 作者:admin

谁将标点引入?大清第一位赴欧考察团长斌椿

1866 年,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准备回国完婚,临行前他向清政府建议,带几名同文馆学生到英国开阔眼界,以培养同英国打交道的人。

主持“总理各国衙门”的恭亲王奕也早就想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可是一听说要去“异邦”,大小官员“总苦晕眩,不敢应者”。无奈之下,只得派63 岁的汉军旗人斌椿前往。因为斌椿只不过是前任山西襄陵县知县,是小官僚,倘若考察出了纰漏,也不损天朝颜面。

于是,斌椿接任并率团赴欧,名义上是旅游观光,实际上抱着考察西方社会的政治目的。1866 年3 月,斌椿一行从北京出发,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1 个国家,这个考察团的导游也是赫德。

斌椿率领的同文馆观光团在欧洲的游历不到4 个月,收获并不是很多。斌椿“随时记载,带回”的,只有薄薄的一册《乘槎笔记》,而在欧洲的见闻不到两万字。

斌椿在欧洲见识了诸如近代火车、轮船、电报、电梯、蒸汽机、显微镜、大型纺织厂、兵工厂,但却认为只不过是些夷人之戏。

斌椿唯一留意到的,认为先进的,是西方标点符号,并在书中向文人做了介绍,这是标点符号在使用的开始。

斌椿简介

斌椿,男,满族,恒祺的亲戚,他曾在山西和江西做过知县一类的低级官员。60多岁时已经闲赋在家。经文祥和恒祺介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请他做文案(秘书)。赫德见政府没有外派大使领事等,发生的许多情况外国政府基本一无所知,任凭本国外交官随意解释发挥,就想利用斌椿出使来帮助打开外交局面。他也是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也是最早被英国女王非正式接见的官员。

三山是荆州古城内三个带山的地名的习惯统称,三山即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城内的三山,实为三个土台,只是与关羽镇守荆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有山之名,而无山之实。后人曾于其上建祠祀关羽,可惜均已毁坏。

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载:松甲山在城内北面、新北门附近,紧靠城墙,传说关羽检查军情时曾在此松甲小憩,又传明洪武28年(1395),楚王朱桢、湘王朱柏等在“虎渡口”一仗大胜凯旋时,荆州知府应伯和在雄楚楼设宴犒劳,“宴楚湘二王,释甲记功请赏”。卸甲山则在古城的西南、新南门东边,紧靠城墙,传说关羽打胜仗回来在此卸甲,并登临此地,城内外楼台市井历历在目。

掷甲山即在城内西北的三国公园北湖边,与城墙紧紧相连,相传三国时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荆州城),荆州告急,关羽闻讯,急率兵回救,赶至城下,方知守城将领糜芳等已献出城池,投降东吴。关羽见状,痛心疾首,情急中脱下铠甲,猛地抛掷到西北城垣边,然后率部西撤,后人乃称此地为“掷甲山”。清康熙年间,掷甲山改称为余烈山,修建关庙,嘉庆皇帝曾御书匾额“威振华夏”悬挂其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三山”被冠“松甲、卸甲、掷甲”之名,皆取“释甲偃武,不事兵甲”之意,同时也表达了从古至今荆州人渴望和平安宁,共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638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