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文身的动机是希望公开展示人体美,对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族女性,女子刺青基本上是绝少可能的。唯在《青楼集》里有一条记载,说元代有个艺名叫平阳奴的女戏子,"四体文绣,精于绿林杂剧"。四体文绣,即在双臂与双腿上雕青,目的也许正是为了更好塑造那些绿林好汉的彪悍形象,招徕观众。从梁山泊的故事里,确也不难发现刺青与绿林有着这种瓜葛。
那么,《水浒传》中那些绿林女性呢?顾大嫂与孙二娘尽管冠以母大虫与母夜叉的外号,却绝无有关雕青的描写。而对扈三娘的最初介绍只说:"庄上别的不打紧,只有一个女将,唤做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刀,好生了得。"叙其出场也仅诗云"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对其诨名"一丈青"却一无交代。但就是这个绰号留下了刺青的蛛丝马迹。
《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好汉中有"一丈青张横",而在《水浒传》里,张横的绰号成了"船火儿"。晚宋笔记《癸辛杂识》有一篇《宋江三十六赞》,其中对燕青的赞语为"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水浒传》中对燕青文身的描写重彩浓墨,令人觉得赞语中的"一丈青"就是指他那一身"铺着软翠"的刺青。准此而论,张横原来也应该浑身刺青。有学者也许由此得到启发,认为扈三娘原来应是身高一丈、遍体刺青的超大女子。但一丈是否就是身高,男的还勉强说得过去,扈三娘倘若如此,小说怎么还能以"海棠花"来做譬喻?
佐竹靖彦从唐代找到了一条材料,《酉阳杂俎》记崔承宠自少从军,"遍身刺一蛇",自右手指尖开始,沿手臂过脖颈,蜿蜒下至腹部,再沿着大腿至尾骶骨而止。据估算,这条刺青蛇的长度大约在一丈左右,佐竹因而推断"一丈青"应该是指一丈长的青龙或青蛇的文身;而扈三娘身上刺的则应是青龙,与矮脚虎王英恰成青龙白虎之配。而据余嘉锡先生的考证,南宋初游寇马皋之妻能"带甲上马,敌千人,自号一丈青",她在马皋被诛杀后改嫁给另一个游寇头目张用,这位马夫人就是《水浒传》里扈三娘的原型。在充分考证后,佐竹有理由在其大著《梁山泊》里悬想道:
如果此刻她脱去衣衫后,露出白臂膀,且上有青龙的话,会怎么样呢?不也能显现出一种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妖冶魅力吗?斗胆而言,这或许就是本来的场面。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许多。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明珠一度是康熙皇帝跟前的大红人,独揽朝政,炙手可热,与后来的和珅不相上下。而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