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虽然她只活了短短的25年,但至今人们依然对她的故事津津乐道。在世人心目中,珍妃一直是一个因帮助光绪变法维新而遭慈禧嫉恨,继而被打入冷宫最终惨死的牺牲品,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正面形象,不管是着书立说的文人,还是民间百姓,都对珍妃与光绪的爱情报以同情,对慈禧的霸道与残忍进行鞭挞。然而,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里,清末名流商衍瀛撰写的《珍妃其人》,却给出了我们不同的一个珍妃——一个因卖官而与慈禧结怨,并因此被囚的珍妃。
珍妃思想开放,喜欢新生事物,这种性格,在规矩多多、礼法森严的皇宫大内显得格外另类,而顽固守旧的慈禧也渐渐对珍妃的行为产生反感。珍妃特别喜欢照相,她托人买来照相机,“不拘姿势,任意装束”,不仅在自己的景仁宫照,而且在皇帝的养心殿照。据说珍妃还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此事被慈禧听说后,以“宫嫔不应所为”斥责珍妃。照相馆被查封,戴姓太监被打死。再加上珍妃爱穿男装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更不能理解,认为给皇家丢了脸面。
照相、男装,不过是珍妃引发慈禧反感的开始,真正招致慈禧厌恶的事情,是珍妃参与了与其身份不相符的卖官活动。商衍瀛在《珍妃其人》中,讲述了珍妃卖官的缘由和经过。珍妃之所以会走上卖官的道路,主要是由于自己的零花钱不够用。那时的内廷,不同的级别工资不同,比如皇后每年年薪是例银一千两,逐级递减,到了妃子这个等级,年薪就减到了三百两。这个花销放在老百姓身上是绰绰有余,但是珍妃自小就没有节省的习惯,花钱大方惯了,有事没事还会给宫中太监们一些小恩小惠。时间长了,亏空日渐增多,必须想点其他的生财之道,来弥补常年的花销不足。于是,珍妃就搞起了向外卖官受贿来赚取外块这项兼职。
这个卖官小集团除了珍妃,还包括珍妃的胞兄志琮和一干小太监,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是先串通奏事处的太监,奏事处乃是太监与朝廷官员传达沟通之处,由他们探听有何官缺,再告知志琮等出面寻找买家。珍妃的作用,就是找个适当时机在光绪面前美言几句,成功之后,大家都有钱赚。
在珍妃的卖官事业中,有一次甚至卖出了个上海道员。据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载:“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鲁伯阳虽买得了上海道员的官职,却在上任一个月后被江督刘坤一弹劾罢免。卖官这种是事再一再二难再三,珍妃替人拉关系跑官的事情在光绪面前还是会败露。珍妃向光绪举荐了一个叫玉铭的人出任四川盐法道,这个职位在四川相当重要。可这个玉铭不争气,在光绪面试中露了陷。光绪问玉铭此前在哪里当差,玉铭竟然回答在木厂当差,光绪当场就愣住了,继而让玉铭写写自己的简历,可玉铭却半天写不出来,居然是个文盲。光绪只好把玉铭开缺回家,而对推荐玉铭的珍妃却未加追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